◎憤怒,憤恨。同仇敵~(大家一致痛恨敵人)。
①歎息。
②遍及;到:“~乎天下。”
动
◎恨、怒。
《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元•王恽〈东征诗〉:“臣牢最忾敌,奋击不留行。”
同仇敌忾。
动
◎长声叹息。
《诗经•曹风•下泉》:“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书〉愤怒。
愤忾、同仇敌忾。
卷别 :正文・卯集上 部首:心部
武英殿刻本: 第948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397頁,第5字
標點整理本: 第342頁,第5字
音《唐韻》、《集韻》𡘋許既切,音欷。《說文》:太息也。《詩・曹風》:愾我寤歎。〇【按】陸德明《音義》本作苦愛反。
音又,《廣韻》:苦蓋切;《集韻》、《正韻》:丘蓋切,𡘋音磕。《博雅》:滿也。《禮・祭義》:出戸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太息之聲。
音又,《集韻》:口漑切,音慨。《玉篇》:怒也。《左傳・文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註】愾,恨怒也。
音又,《集韻》:許訖切 —— 與迄同。《爾雅・釋詁》:至也。本作迄,或作愾。《禮・哀公問》:君行此五者,則愾乎天下矣。〇【按】《說文》从心、从氣,氣亦聲,故許既切最近。
〔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上,康熙部首是心部。
〔愾〕字是多音字,拼音是kài、x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忄、氣。
〔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kài] ⑴ 憤怒,憤恨㈡ [xì] ⑴ 歎息。⑵ 遍及;到:“~乎天下。”
卷别卷十下反切許旣切頁碼第355頁,第32字續丁孫
大息也。从心从氣,氣亦聲。《詩》曰:「愾我寤歎。」
卷别卷二十反切許意反頁碼第863頁,第5行,第2字述
太息也。從心、氣,氣亦聲。《詩》曰:「愾我寤歎。」
卷别卷十下反切許旣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046頁,第6字許惟賢第894頁,第13字
大息皃。
段注大各本作太。皃各本作也。皆誤。今正。古無太息連文者。淺人爲之也。《口部》嘆下曰:大息也。大息者,呼吸之大者也。呼,外息也。吸,内息也。《曹風・下泉》。愾我寤嘆。嘆或作歎者,誤。箋云:愾,嘆息之意。許云大息者謂嘆。云皃者謂愾也。《祭義》曰入戸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嘆息之聲是也。若《哀公問》則愾乎天下矣注云:愾,至也。此叚愾爲訖。
从心。氣聲。
段注許旣切。陸引《說文》火旣反。十五部。
詩曰:愾我寤嘆。
「敵王所愾」,愾,怒也。《說文》别有一字。[一]
「敵王所愾」,愾,怒也。《說文》别有一字。[一]《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杜預注:「愾,恨怒也」。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702頁,第7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889頁,第4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675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57頁,第10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23頁,第15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532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608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5201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254頁,第4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79頁,第9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43頁,第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651頁,第5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0482頁【補遺】第17591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277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908頁【崇文】第362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474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437頁,第2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1039頁,第5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994頁,第12字 |
英语:anger, wrath, hatred, enmity
德语:Ärger, Zorn (S)
法语:colère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愾,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613E,多音字,拼音是(kài 或 xì),忄部,共13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