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非常细碎的石粒。~子。~石。风~。~尘。~砾(沙和碎石块)。~漠。~丘。~滩。~洲(江河里由泥沙淤积成的陆地)。~暴。~浴。~疗。~鸥(文学上指栖息岸边沙地的鸥一类的水鸟)。
②像沙的东西。~糖。豆~。~瓤。
③声音不清脆不响亮。~哑。
④姓。
◎经过摇动把某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
名词
1.会意。从水,从少。《说文》:“水少沙见。”金文字形,左边是水,右边“少”象沙粒形。本义:极细碎的石粒。
2.同本义。
sand;
沙,水中散石也。 —— 《说文》。字亦作砂。于沙。 —— 《易·需》。荀注:“水中之刚。故曰沙。”剽土之次曰五沙。五沙之状,粟焉。如屑尘厉。 —— 《管子·地员》白沙山广员三百里。尽沙也。 —— 《北山经》红壁丹沙。 —— 《楚辞·招魂》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 —— 李白《古风》绿杨荫里白沙堤。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沙芦(泥沙里的芦苇);沙砾(细沙和碎石。也作砂砾);沙坛(沙祭坛);沙路;沙堤;沙痕(沙上的痕迹);沙泉(沙上涌出的泉水);沙府(铺沙的墓穴)
3.沙滩。水边或水中由沙子淤积成的陆地。
sandy beach;
凫鷖在沙。 —— 《诗·大雅·凫鷖》
沙线(地图上表明航道上暗滩的虚线);沙涂(沙泥沉积而成的浅滩);沙步(沙滩边渡口);沙洪(由流沙淤积而成的大暗滩);沙路(沙滩上的路;沙石路);沙际(沙滩或沙洲边);沙屿(沙滩和小岛);沙碛(沙滩;沙洲)
4.沙地;水边可耕之地 。
beach field;
沙民(沙田上耕作的民丁);沙丁(沙田民户中的丁男);沙裙(沙田边缘的荒地);沙压(被流沙覆盖的耕地);沙坑(流沙淤积的洼地);沙埚(低洼的沙地);沙荒地(由大风或洪水带来大量沙粒而形成的不能耕种的沙地)
5.沙漠 。
desert;
沙衍(沙漠);沙度(越过沙漠);沙莽(广阔的沙地,大漠);沙朔(北方沙漠之地,塞北);沙陲(边陲沙漠之地);沙区(沙漠地区);沙西(泛指远方沙漠地带以西的地区);沙外(大漠以北);沙塞(沙漠边塞);沙塞子(生长在塞外沙漠地带的胡人)
6.由蒸制或研磨所制的调匀的食品 。
paste;
豆沙
7.姓。
沙三(泛指人名。在元剧中和“五留”同用。犹言“张三”、“李四”)
8.古有时通“纱”。指绢之轻细者。
yarn;
素沙者今之白缚也,……今世有沙縠者,名出于此。 —— 《周礼·天官·内司服》郑注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荀子·劝学》
形容词
1.沙哑的,嘶哑的 。
hoarse;
沙喉咙(嘶哑的嗓子);沙嗄(沙涩。嘶哑不圆润)
2.粗糙 。
coarse; crude; rough;
沙壳子(质粗劣的小铜钞);沙模儿铜钱(即沙钱,质地粗劣的小铜钱);沙涩(粗糙)
3.粗野;粗俗 。
rude; boorish; vulgar;
沙块(粗野之人)
4.颗粒松散如沙状 。
granulated;
沙糖;沙瓤(呈细粒状的松散瓜瓤)
5.〈方〉∶雌性的 。
female;
沙牛
6.另见 shà。
动词
1.〈方〉∶摇动,使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 。
shake;
把米里的稗子沙一沙
2.另见 shā。
名
1.细碎的石粒。
风沙、泥沙、飞沙走石。
2.水边的土地。
《诗经•大雅•凫鹥》:“凫鹥在沙,公尸来燕来宜。”汉•毛亨•传:“沙,水旁也。”
3.细碎而呈颗粒状的东西。
豆沙、金沙、铁沙。
4.姓。如宋代有沙世坚。
副
◎声音嘶哑。
《周礼•天官•内饔》:“鸟皫色而沙鸣。”•汉•郑玄•注:“沙,澌也。”
沙哑。
形
1.瓜果过度成熟,使肉质松散而呈微粒。
沙瓤的西瓜。
2.粗糙呈颗粒状的。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沙糖,中国本无之。唐太宗时,外国贡至。”
沙纸。
助
◎语尾助词。同“唦”。相当于“啊”。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一折》:“不因你个小名儿沙,他怎肯误入桃源?”
1.沙粒,细碎的石粒。
沙袋、沙漠、沙里淘金、一盘散沙。
2.像沙一样颗粒细小而松散的东西。也作“砂”。
豆沙、铁沙。
3.含沙的陶土。也作“砂”。
沙罐、沙锅。
4.瓜果熟到一定程度,肉质松散而呈微粒貌。
沙瓤。
5.指沙乌地阿拉伯王国。(英Saudi Arabia)
沙国工商总会。
6.指沙皇。
沙俄时期。
7.(嗓音)不清脆响亮。
沙哑、嗓音有点儿沙。
8.姓。
◎经过摇动,把东西里的混杂物集中起来加以清除。
沙出米里的沙(ㄕㄚ shā)子。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62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611頁,第21字
標點整理本: 第559頁,第5字
音《唐韻》:所加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加切,𡘋音紗。《說文》:水散石也。从水、从少,水少沙見。楚東有沙水。《水經注》:逢澤陂東北流爲新溝,又東北注梁爲沙水。
义又,《山海經》:盧其之山,無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水。
义又,潁水之別名。《爾雅・釋水》:潁爲沙。【註】謂大水溢出別爲小水之名。
义又,疏土也。《易・需卦》:需于沙。【正義】沙,水旁之地。《詩・大雅》:鳧鷖在沙。
义又,州名,在西徼外,取沙角山爲名,卽《三秦記》鳴沙山也。《廣輿記》:沙州鳴沙山,峰勢危峻,沙如乾糖,天氣淸朗則沙鳴,聞數里外。
义又,流沙,西境極遠之地。《書・禹貢》:西被于流沙。
义又,丘名。《爾雅・釋丘》:邐迤曰沙丘。【疏】謂丘形斜行,連接而長者。
义又,長沙,郡名,屬楚。《廣輿記》:今湖廣長沙府有長沙縣。
义又,長沙,星名,在軫旁,主壽命。見《史記・天官書》。
义又,水中有沙者曰沙衍。《𥠇天子傳》:天子乃遂東征,南絕沙衍。
义又,沙汰。詳汰字註。
义又,謝察微《算經》:十塵爲沙,十沙爲纖。
义又,木名。范成大《桂海草木記》:沙木與杉同類尤高大,葉尖成叢,穗少與杉異。
义又,豆名。崔豹《古今注》:貍豆,一名貍沙,一名獵沙;虎豆,一名虎沙;馬豆,一名馬沙。
义又,吹沙,魚名。《爾雅・釋魚》:鯊鮀。【郭璞註】今吹沙也。【陸璣註】魚狹而小,常張口吹沙,故曰吹沙。
义又,小而甘美之稱。韓彥直《橘錄》:沙橘取其細而甘美,或曰種之沙州之上,故其味特珍。然邦人稱物之小而甘美者必曰沙,如沙瓜、沙蜜、沙糖之類,特方言耳。
义又,沙門,謂勤行也。《佛說四十二章經》: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爲法,名曰沙門。
义又,姓。宋勇將有沙世堅。
义又,借爲紗縠字。《周禮・天官》:內司服素沙。【註】素沙,今之白縛也;以白縛爲裏,使之章顯。今世有紗縠者,名出于此。
音又,《集韻》:蘇和切;《正韻》:桑何切,𡘋音蓑 —— 亭名,在元城。《春秋・定七年》:齊侯、衞侯盟于沙。【註】今陽平元城縣東南有沙亭。
音又,與犧通。《詩・魯頌》:犧尊將將。【鄭註】素何反。【毛傳】有沙飾也。
义又,酒名。《儀禮・大射儀》兩壷獻酒〔註〕:獻讀爲沙。沙酒濁,特之,必摩沙者也。
音又,《集韻》:山宜切,音釃 —— 亦水傍也。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𡘋所稼切,音嗄 —— 聲嘶也。《周禮・天官》:內饔,鳥皫色而沙鳴,貍。【註】沙音所嫁反,或蘇他反。【疏】沙,嘶也。〇【按】沙本有蘇何、山宜二切,不必又入歌支叶韻。今刪去。
〔沙〕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沙〕字是多音字,拼音是shā、shà,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少,五行属水。
〔沙〕字造字法是会意。从水,从少。《说文》:“水少沙见。”金文字形,左边是水,右边“少”象沙粒形。本义是极细碎的石粒。
〔沙〕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ā] ⑴ 非常细碎的石粒⑵ 像沙的东西⑶ 声音不清脆不响亮⑷ 姓。㈡ [shà] ⑴ 经过摇动把某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子結切頁碼第369頁,第5字續丁孫
水𢿱石也。从水从少。水少沙見。楚東有沙水。
異體𣲓
譚長說:沙或从尐。
附注林義光《文源》:「象散沙及水形。」按:會意。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色加反頁碼第903頁,第5行,第1字述
水散石。從水少聲。水少沙見也。楚東有沙水。
鍇注臣鍇曰:「會意。」
反切………頁碼第903頁,第5行,第2字述
譚長說:沙或從尐。(尐,子結切。)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所加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2207頁,第1字許惟賢第960頁,第5字
水𢿱石也。
段注《詩正義》作水中散石。非是。《水經注》引與今本同。凡古人所引古書有是有非。不容偏信。《大雅》傳云:沙,水旁也。許云:水散石。與毛不異。石散碎謂之沙。引伸之,凡生澁皆爲沙。如《內則》鳥沙鳴是。
从水少。
段注會意。
水少沙見。
段注釋其會意之恉。所加切。十七部。古音娑。從石作砂者,俗字也。古丹沙衹用此。
楚東有沙水。
段注此別一義也。《水經注》渠水篇曰:渠水,又東南流逕開封縣。睢渙二水出焉。右則新溝注之。卽沙水也。音蔡。許愼正作沙音。言楚東有沙水。謂此水也。
譚長說。沙或从尐。
段注少尐二字皆見小部。尐者,少也。
《禮•内則》「為[皫]色而沙鳴」,沙乃𤺊之假,俗作嘶。沙汰乃揟之假,《說文》云:「取水沮也」。揟與疏音同。《周禮》讀疏為𤺊,可證。
沙,水中细散的石粒。字形采用“水、少”会义。水少沙现。楚东有沙河。谭长说:有的“沙”采用“尐”作边旁。
從金文、篆文到隸書、楷書,沙字的形構都是從水、少會意;戰國文字、《說文》或體則從水、尐會意。尐也是小的意思,在古文字的系統裏,一字的正寫、反寫,在意義上沒有區別。從水、少,表示水少則沙現。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730頁,第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931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703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80頁,第3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40頁,第9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607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727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5452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352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90頁,第24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64頁,第1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892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0958頁【補遺】第17660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973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965頁【崇文】第385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566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457頁,第7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125頁,第3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025頁,第2字 |
英语:sand, gravel, pebbles; granulated
德语:Granulat, Körnchen (S), Sand (S)
法语:sable, poudre, granule
商 甲骨文 无名组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龙岗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沙,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序号0860,多音字,拼音是(shā 或 shà),氵部,共7画,会意字,左右结构,五行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