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穴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77頁,第15字
同文書局本: 第869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831頁,第24字
古文: 𥨒
音《唐韻》:七亂切;《集韻》、《韻會》、《正韻》:取亂切,𡘋音爨。《說文》:匿也、逃也。〈周語〉:不窋自𥨥于戎翟之閒。《前漢・蒯通傳》:奉頭䑕竄。
义又,《廣韻》:放也、誅也。《書・舜典》:竄三苗于三危。
义又,藏也、隱也。賈誼〈弔屈原文〉:鸞鳳伏竄兮,鴟鴞翺翔。〈晉語〉:可以竄惡。【註】隱也。
义又,《爾雅・釋詁》:竄,微也。【疏】竄,行之微也。〈晉語〉:敏能竄謀。【註】微也。
义又,《史記・倉公傳》:卽竄以藥,旋下病已。【註】竄,以藥薰之也。
义又,改易也。韓愈詩:漬墨竄古史。
义又,《廣東新語》:增城謂屋曰竄。
音又,《集韻》:七丸切,爨平聲 —— 入穴也。
义又,《韻會小補》:誘人爲惡曰竄,俗曰攛掇。
音又,叶倉甸切,音茜。蘇轍〈𡗝中〉詩:江流日益深,民語漸以變;遙想彼中人,狀類麖鹿竄。
音又,《集韻》、《韻會》𡘋取外切,音襊 —— 亦逃也。
〔竄〕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穴部。
〔竄〕字拼音是cuà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穴、鼠。
〔竄〕字造字法是會意。從鼠,從穴。老鼠在洞穴裏,表示“隱匿”、“逃竄”。簡化爲“竄”,形聲,從穴,串聲。本义是躲藏。
〔竄〕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uàn] ⑴ 亂跑,逃走(用於敵軍、匪徒、野獸等)⑵ 放逐⑶ 修改文字
𨼉,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Unihan编码U+28F09,拼音是(cuàn),阝部,共13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