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别 :正文・子集上 部首:一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2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77頁,第14字
標點整理本: 第3頁,第11字
古文: 㘳
音《廣韻》:去鳩切;《集韻》、《韻會》:祛尤切;《正韻》:驅尤切,𡘋音蚯 —— 阜也、高也,四方高、中央下曰丘。《爾雅・釋丘》:非人爲之曰丘㊟〔「非人爲之曰丘」,原文無「曰」字。原文作:非人爲之,丘〕。
义又,前高後下曰旄丘。《博雅》:小陵曰丘。
义又,《周禮・春官・大司樂》:凡樂,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而奏之;夏日至,于澤中之方丘而奏之。【疏】土之高者曰丘。因高以事天,故於地上;因下以事地,故於澤中。
义又,地名。帝丘,本顓頊之墟,今澶州濮陽縣。又,營丘、商丘、楚丘、靈丘、葵丘、咸丘、虎丘,皆地名。
义又,三丘。張衡〈思𤣥賦〉:過少昊之窮野兮,問三丘乎句芒。【註】蓬萊、方丈、方壷,三者皆羣仙所居。
义又,《前漢・𠛬法志》:四井爲邑,四邑爲丘 —— 丘,十六井也。
义又,《春秋・成元年》作丘甲。【胡傳】益兵也,卽丘出一甲,則一甸之中,共百人爲兵矣。
义又,聚也。孔安國〈尚書序〉「九州之志,謂之九丘」,言九州所有,皆聚此書也。
义又,〈崇丘〉,亡《詩》篇名 —— 言萬物得極其高大也。
义又,大也。《前漢・楚元王傳》:高祖微時,嘗與賓客過其丘嫂食。【註】長嫂之稱。
义又,空也。《前漢・息夫躬傳》:寄居丘亭。
义又,丘里。《莊子・則陽篇》:少知問太公調曰:何謂丘里之言。曰:丘里者,合十姓百名以爲風俗也。
义又,比丘。《魏書・釋老傳》:桑門爲息心,比丘爲行乞。
义又,姓。又,左丘、龍丘、咸丘、虞丘、梁丘、母丘、陶丘、浮丘、麥丘、水丘、吾丘,皆復姓。
音又,《韻補》叶祛其切,音欺。《詩・衞風》「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叶下媒、期。〈小雅〉「楊園之道,猗于畝丘」,叶下詩、之。《左傳・僖十五年》「史蘇占之曰:不利行師,敗於宗丘」,叶上姬、旗。
音又,叶苦高切,音尻。《楚辭・九懷》:𤣥鳥兮辭歸,飛翔兮靈丘;望谿兮蓊鬰,熊羆兮呴嘷。
音又,叶丘於切,音區。𨻰琳〈大荒賦〉:過不死之靈域兮,仍羽人之丹丘;惟民生之每每兮,佇盤桓以躊蹰。古丘區聲通。顏師古曰:古語丘、區二字音不別,今讀則異。互見匚部區字註。
义《集韻》本作丠,亦作𡊣。
〔丘〕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上,康熙部首是一部。
〔丘〕字拼音是qiū,独体字,五行属木。
〔丘〕字造字法是会意兼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地面上并立两个小土峰。本义是自然形成的小土山。
〔丘〕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iū] ⑴ 小土山⑵ 像小土山凸起的⑶ 坟墓⑷ 量词,指用田塍隔开的水田⑸ 众人聚居的地方⑹ 用砖石封闭有尸体的棺材。⑺ 姓。
卷别卷八上反切去鳩切頁碼第268頁,第1字續丁孫
異體㐀、𠀌、𠀉、𠀈、丘
土之高也,非人所爲也。从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丠南,故从北。中邦之居,在崐崘東南。一曰四方高,中央下爲丠。象形。凡丠之屬皆从丠。今隷變作丘。
異體𡊣、坵
古文从土。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丘字,商承祚以為『丘為高阜,似山而低,故甲骨文作兩峰』。其說可從,三峰為山,兩峰為丘。春秋以後上部漸訛為『北』形,戰國文字或加義符『土』,或加聲符『丌』。」
卷别卷十五反切起秋反頁碼第687頁,第4行,第1字述
土之高,非人所爲也。從北,從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從北。中邦之居在崑崙之東南。一曰四方高,中央下爲丘。象形。凡丘之屬,皆從丘。
鍇注臣鍇曰:「天地自然也。」
反切………頁碼第687頁,第6行,第1字述
古文從土。
鍇注臣鍇曰:「土亦地也。」
卷别卷八上反切去鳩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543頁,第3字許惟賢第677頁,第4字
土之高也。
段注《大司徒》注曰:土高曰丘。
非人所爲也。
段注《釋丘》曰:非人爲之丘。謂非人力所爲也。
从北。从一。
段注會意。去鳩切。古音在一部。讀如欺。漢時讀入今之尤韵。故《禮記》嫌名注曰:宇與禹,丘與區之類。漢時區亦去鳩切也。
一,地也。
段注釋从一之意。
人凥在丠南。故从北。
段注釋从北之意。
中邦之凥在昆侖東南。
段注昆侖下當有丘字。嫌人居不必在丘南。故言《倉頡》造字之初取意於此。
一曰四方高中央下爲丘。
段注《淮南・墬形訓》注曰:四方而高曰丘。
象形。
段注與上會意別。
凡丠之屬皆从丠。
古文从土。
段注从土猶从一。
仲尼亦作仲泥,尼即凥之假字。
《漢書》「丘嫂」即「空嫂」,猶言寡嫂也。虚,大丘也,故引申為空虚。
丘,非人为堆筑的高耸土堆。字形采用“北、一”会义。“一”,表示地面,因为人通常居住在山丘南面,所以字形采用“北”作边丘相关的字,都采用“
甲骨文作,像小山二峰隆起的樣子。金文第二例,二峰之形猶可見,第一例上體冗筆彎出,已失其形。戰國文字第一例,下體增一冗筆,第二例下體增一土字。篆文峰形變作二人相背,已失原形;古文上體承自篆文,下體承自戰國文字第二例。隷書二形,前者峰形變作左右折筆,後者左峰依稀可見。楷書沿之隸書第二例而定體。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528頁,第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676頁,第2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514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344頁,第8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25頁,第4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176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006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4133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738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09頁,第12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336頁,第1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782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8283頁【補遺】第17242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785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711頁【崇文】第284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102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652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348頁,第2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七冊,第499頁,第1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790頁,第4字 |
英语:(the same as U+4E18 丘) a hill; elder; empty; a name
𠀉,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Unihan编码U+20009,拼音是(qiū),一部,共4画,独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