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谏,照直说出人的过错,叫人改正。~谏。~言。~臣。~友(能直言规劝的朋友。亦作“争友”)。
②〔~人〕古代传说中的矮小人种。亦称“靖人”。
③纷争,争。~紊(争论是非)。
动词
1.(形声。从言,争声。因与言论有关,故从言。“诤”字本作“争”,“诤”是后起字,意思是强谏。用则可生,不用则死,程度比“谏”重。本义:直言规劝) 同本义(尤指友谊诚挚的劝告)。
admonish;
诤,谏也。 —— 《广雅》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 —— 《孝经·谏诤》
默诤(背地里直言劝告);诤谏(以直言劝止他人的过失);诤臣(能谏诤的臣子);诤戒(告诫)
2.另见 zhēng。
动词
1.假借为“争”。争论;争讼。
argue;
王凤为平理诤讼。 —— 《后汉书·刘玄传》诤,讼也。 —— 《苍颉篇》彼诚以天下之必无仙,而我独以实有而与之诤,诤之弥久,而彼执之弥回。 —— 晋· 葛洪《抱朴子》
诤讼(争论);诤论(争论);诤薮(争讼的渊薮);诤辞(争讼之辞);诤诉(诉讼)
2.争奇;竞争。
contend; forestall;
虽时时与师友有诤有讲,然师友总不以我为嫌者,知我无诤心也,彼此各求以自得也。 —— 明· 李贽《与河南吴中丞书》
诤治(竞相采取治国之道);诤心(争高低之心);诤竞(竞争)
3.通“争”。争夺。
contend; vie; strive;
有两虎诤人而斗者。 —— 《战国策·秦策二》阘茸勇敢于饕诤。 —— 《晋书·王沈传》
4.另见 zhèng。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790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67頁,第2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42頁,第15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𡘋側迸切,爭去聲。《說文》:止也。《韻會》:謂止其失也。《正韻》:諫諍,救正也。《前漢・王褒傳》:諫諍卽見聽。《說苑・臣術》:有能盡言于君,用則可生,不用則死,謂之諍。
义又,《列子・湯問篇》:東北極有人,名曰諍人,長九寸。
音又,《集韻》:通作爭。《孝經・諫諍章》:天子有爭臣七人。
音又,《集韻》、《韻會》:甾莖切;《正韻》:甾耕切,𡘋音爭 —— 訟也。《後漢・劉聖公傳》:平理諍訟。《晉書・王沈・釋時論》:闒茸勇敢於饕諍。【註】叶平聲。
〔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諍〕字拼音是zhè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爭。
〔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èng] ⑴ 见“诤”。
卷别卷三上反切側迸切頁碼第72頁,第3字續丁孫
止也。从言爭聲。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諍,止也。从言、爭,會意,爭亦聲。」
卷别卷五反切側迸反頁碼第202頁,第7行,第1字述
止也。從言爭聲。
鍇注臣鍇按:《孝經》曰:「君有諍臣,不失其天下。」謂能止其失也。
卷别卷三上反切側逬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378頁,第3字許惟賢第170頁,第6字
止也。
段注經傳通作爭。
从言。爭聲。
段注側逬切。十一部。
诤,以争辩方式劝阻。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争”作声旁。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43頁,第7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204頁,第2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63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98頁,第3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92頁,第11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324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565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319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483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58頁,第30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98頁,第1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737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3008頁【補遺】第16442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406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202頁【崇文】第80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81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三冊,第49頁,第1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261頁,第1字 |
英语:to expostulate; to remonstrate
德语:verwarnen (V)
法语:avertir franchement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诤,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4056,拼音是(zhèng),讠部,共8画,形声字,左右结构,五行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