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銅質圓形的打擊樂器,比鈸大。
②古代軍中樂器,像鈴鐺,但沒有中間的錘。
名
◎乐器名:(1) 青铜制,形似铃无舌,体短而阔,有中空的短柄可安木把。一般以大、中、小三件为一组,用以止息击鼓。《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铙止鼓,以金铎通鼓。”汉•郑玄•注:“铙如铃无舌,有秉,执而鸣之,以止击鼓。”(2) 铜制的打击乐器。一副两片,形状像钹,但中间隆起部分较小。《清史稿•卷一○一•乐志八》:“铙,笵铜为之,面径一尺二寸。中隆起,穿孔贯紃,左右合击。”
动
◎搅扰。
《庄子•天道》:“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
1.打击乐器名:
2.(1)铜制,形似铃,无舌,有短柄。多在行军时,用来停止击鼓。
3.(2)铜制,形似钹,但中间隆起部分比钹小。
4.姓。
卷别 :正文・戌集上 部首: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162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21頁,第30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09頁,第21字
音《唐韻》:女交切;《集韻》、《正韻》:尼交切;《韻會》:泥交切,𡘋音呶。《說文》:小鉦也。軍法,卒長執鐃。《玉篇》:似鈴無舌,軍中所用也。《釋名》:鐃,聲鐃鐃也。《周禮・地官・封人》:以金鐃止鼓。【註】鐃如鈴,無舌,有柄,執而鳴之,以止擊鼓。
义又,奏樂所用也。《禮・樂記》:始奏以文,復亂以武。【註】文謂鼓,武謂金,鐃樂始奏先擊鼓,亂猶言終也。鼓聲爲陽,故謂文;鐃聲爲隂,故謂武。文以始之,武以收之,言節奏得宜也。
义又,《博古圖》:漢舞鐃二,其形上圜下方,下作疏櫺,中含銅丸,謂之舌鼓,動有聲。
义又,樂府有鐃歌,軍中鼓吹曲也。
义又,與譊通。《後漢・五行志》童謠:今年尚可,後年鐃。〇【按】《風俗通》作譊。
音又,《集韻》、《正韻》𡘋女敎切 —— 與橈同。《莊子・天道篇》:萬物無足以鐃心者。
〔鐃〕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上,康熙部首是金部。
〔鐃〕字拼音是ná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釒、堯。
〔鐃〕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náo] ⑴ 銅質圓形的打擊樂器,比鈸大。⑵ 古代軍中樂器,像鈴鐺,但沒有中間的錘。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女交切頁碼第467頁,第33字續丁孫
小鉦也。軍法:卒長執鐃。从金堯聲。
附注按:徐鍇繫傳「从金,堯聲」四字在「小鉦也」後。
卷别卷二十七反切獰交反頁碼第1095頁,第2行,第1字述
小鉦也。從金堯聲。軍法:卒長執鐃。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女交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2833頁,第1字許惟賢第1232頁,第4字
小鉦也。
段注鉦鐃一物。而鐃較小。渾言不別。析言則有辨也。《周禮》言鐃不言鉦。詩言鉦不言鐃。不得以大小別之。《大司馬》。仲冬大閱。乃𡔷退。鳴鐃且卻。《左傳》。陳子曰:吾聞𡔷不聞金。亦謂聞𡔷進,聞鐃退也。
从金。堯聲。
段注女交切。二部。
軍灋。卒長執鐃。
段注見《大司馬職》。五人爲伍。五伍爲兩。五兩爲卒。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928頁,第1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195頁,第2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888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622頁,第9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56頁,第14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067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449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917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954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71頁,第7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99頁,第7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938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3587頁【補遺】第18036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211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233頁【崇文】第492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042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568頁,第1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1286頁,第2字 |
英语:cymbals; hand bell; disturb
德语:Nao (chin. Bronzeglocke ohne Klöppel) (S, Mus)
法语:clochette militaire pour arrêter les tambours, cymbales
楚〔战国〕 简 包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鐃,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9403,拼音是(náo),金部,共20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