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苈〕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椭圆形。种子黑褐色,可入药,称“葶苈子”。
◎参见“葶苈”条。
◎参见【葶苈】。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03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46頁,第2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15頁,第6字
音《唐韻》:特丁切,音亭。《爾雅・釋草》:蕇,葶藶。【註】實葉皆似芥,一名大室,一名丁歷。《西京雜記》:葶藶死於盛夏。
音又,《廣韻》:都挺切,音頂 —— 毒草。《山海經》:熊耳山有草,狀如蘇而赤華,名葶䔭,可以毒魚。
〔葶〕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葶〕字拼音是tí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亭,五行属木。
〔葶〕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íng] ⑴ 〔~苈〕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椭圆形。种子黑褐色,可入药,称“葶苈子”。
法语:drave jaunâtre, Draba nemerosa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葶,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5089,拼音是(tíng),艹部,共12画,上下结构,五行属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