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鄒縣東南。
②姓。
名
1.国名。春秋时邾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邹县地,战国时改为邹,为楚所灭。
2.姓。如明代有邹允隆。
1.国名。春秋时邾国。在今山东邹县一带,战国时改为邹,后被楚所灭。
2.姓。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53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75頁,第2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62頁,第2字
音《唐韻》、《正韻》:側鳩切;《集韻》、《韻會》:甾尤切,𡘋音騶。《說文》:魯縣,古邾婁國,帝顓頊之後所封。【徐曰】〈孟子題辭〉:邾國至孟子時,魯穆公改曰鄒。
义又,通作騶。《史記・孟軻傳》:孟子,騶人也。
义又,姓。《廣韻》:漢有鄒陽。
音又,《字彙補》:從娶切,音聚。《史記・孔子世家》:如顏濁鄒之徒。【正義】鄒,音聚 —— 俗省作邹。互詳前郰字註。
〔鄒〕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鄒〕字拼音是zō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芻、⻏。
〔鄒〕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ōu] ⑴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鄒縣東南。⑵ 姓。
卷别卷六下反切側鳩切頁碼第211頁,第1字續丁孫
魯縣,古邾國,帝顓頊之後所封。从邑芻聲。
附注按:段玉裁據《韻會》在「邾」下補「婁」字。
卷别卷十二反切則畱反頁碼第541頁,第7行,第1字述
魯縣也,古邾國,帝顓頊之後所封。從邑芻聲。
鍇注臣鍇按:趙岐《孟子題辭》:「邾國至孟子時改曰鄒。」
卷别卷六下反切側鳩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181頁,第1字許惟賢第519頁,第5字
魯縣。古邾婁國。帝顓頊之後所封。
段注魯國騶,二志同。二志作騶,許作鄒者。葢許本作魯騶縣。如今汝南新息,今南陽穰縣之比。淺者乃刪去騶字耳。周時或云鄒,或云邾婁者。語言緩急之殊也。周時作鄒,漢時作騶者。古今字之異也。邾婁各本無婁。今依《韵會》所據正。左,穀作邾。《公羊》、《檀弓》作邾婁。婁如字。邾又夷也。邾婁之合聲爲鄒。夷語也。《國語》、《孟子》作鄒。三者鄒爲正。邾則省文。故邾篆下不言《春秋》邾國。此必依《公羊》作邾婁國也。漢時縣名作騶。如韓勑碑陰騶韋仲卿足證。《鄭語》曰:曹姓鄒莒。韋云:陸終第五子曰安。爲曹姓。封於鄒。杜諩云:邾,曹姓。顓頊之後。有六終。產六子。其弟五子曰安。邾卽安之後也。周武王封其苗裔俠爲附庸。居邾。《前志》曰:騶故邾國。曹姓。二十九世爲楚所滅。按《左傳》顓項氏有子曰黎爲祝融。祝融之後八姓。妘,曹其二也。然則上文鄶祝融之後妘姓所封。此云帝顓頊之後。互文錯見也。今山東兖州府鄒縣縣東南二十六里有古邾城。趙氏岐曰:鄒本《春秋》邾子之國。至《孟子》時改曰鄒。此未知其始本名鄒也。
从邑。芻聲。
段注側鳩切。三部。
古邾婁國,邾、鄒音同假借。
即古之邾婁,邾、鄒音同,故可假借。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416頁,第8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536頁,第7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413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68頁,第14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58頁,第2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929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606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459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372頁,第4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64頁,第24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66頁,第4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146頁,第3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6687頁【補遺】第16995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460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564頁【崇文】第225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859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278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338頁,第4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643頁,第5字 |
英语:name of an ancient state; surname
德语:Zou (Eig, Fam), ein Nachname
法语:(nom de famille)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鄒,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9112,拼音是(zōu),阝部,共12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