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𤘓 title=𤘓>𤘓”。
形
1.凶恶、凶暴。
唐•韩愈〈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惟蛇旧所识,实惮口眼狞。”
狞笑、面目狰狞。
2.凶猛。
唐•贯休〈观怀素草书歌〉:“醉来把笔狞如虎,粉壁素屏不问主。”宋•苏轼〈书韩干牧马图〉诗:“龙颅凤颈狞且妍,奇姿逸德隐驽顽。”
动
◎怒吼、咆哮。
唐•韦庄〈观浙西相府畋游〉诗:“紫袍日照金鹅斗,红旆风吹画虎狞。”
◎凶恶可怕。
狞笑、狞恶、面目狰狞。
卷别 :正文・巳集下 部首:犬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20頁,第20字
同文書局本: 第720頁,第16字
標點整理本: 第673頁,第22字
音《集韻》:尼耕切;《韻會》:泥耕切,𡘋音儜 —— 猙獰,犬毛。
义又,一曰惡也。
〔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下,康熙部首是犬部。
〔獰〕字拼音是ní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犭、寧。
〔獰〕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níng] ⑴ 见“狞”。
英语:ferocious appearance; hideous
法语:farouche, hideux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獰,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7370,拼音是(níng),犭部,共17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