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馘的意思




    拼音:guo 声调:guó 怎么读馘朗读
    总笔画:17 画 部首:首 部
    部外笔画:8 画 结构:左右结构
    五行:木 造字法:形声字
    五笔:UTHG 仓颉:TUIRM
    郑码:UAJA 四角:83650
    中文电码:7446 区位码:5769 统一码:8
    笔顺:[43132511112511534] 点、撇、横、撇、竖、横折、横、横、横、横、竖、横折、横、提、斜钩、撇、点

    馘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基本解释


    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俘二百五十人,~百人”。

    详细解释


    动词

    (形声。从耳,或声。本义:古代战争割取敌人的左耳,用以计数报功)同本义 cut off left ear馘,军战断耳也。春秋传曰:“以为俘馘。——《说文》馘,获也。——《尔雅》攸馘安安。——《诗·大雅·皇矣》以馘馘告。——《礼记·王制》俘二百八十人,馘百人。——《左传》

    名词

    割下的左耳 cut off left ear矫矫虎臣,在泮献馘。——《诗·鲁颂·泮水》献馘万计。——《三国志·武帝纪》

    古代战争时割取敌人左耳以献功。

    《左传•宣公二年》:“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唐•太宗〈令诸州刬削京观诏〉:“锋刃之下,恣情翦馘。”

    被割下的左耳。

    《诗经•鲁颂•泮水》:“矫矫虎臣,在泮献馘。”《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献俘授馘,饮至大赏。”

    脸面。

    《庄子•列御寇》:“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

    1.古代战争时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用来计功。

    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左传‧宣公二年》)。

    2.〈书〉所割的左耳。

    献俘授馘,饮至大赏(《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书〉脸面。

    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庄子‧列御寇》)。

    馘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下 部首:首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18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1428頁,第13

    標點整理本: 第1424頁,第14

    廣韻》、《韻會》:古獲切;《集韻》:骨或切;《正韻》:古伯切,𡘋音蟈。玉篇》:截耳也。說文》:軍戰斷首也。詩・大雅》:攸馘安安。【註】軍法,獲而不服,則殺而獻其左耳。禮・王制》:以訊馘吿。【註】訊是生者,馘是死而截耳者。爾雅・釋詁》:馘,獲也。【註】今以獲賊耳爲馘。又,《五音集韻》:呼狊切,音洫 —— 面也。莊子・列禦𡨥》:槁項黃馘。

    說文》本作聝。字林》:截耳則作耳旁,獻首則作首旁。

    又,叶况壁切,音翕。詩・魯頌》「矯矯虎臣,在泮獻馘」,叶上德服。

    注解

    〔馘〕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下,康熙部首是首部

    〔馘〕字拼音是guó,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首、或,五行属

    〔馘〕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guó] ⑴ 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俘二百五十人,~百人”。

    馘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古獲切頁碼399頁,第23

    聝軍戰斷耳也。《春秋傳》曰:「以爲俘聝。」从耳或聲。

    馘聝或从𩠐

    附注段玉裁注:「今經傳中多从首。」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馘』字,為軍戰斷敵人之首,金文加聲符『或』作『馘』,《說文》或體承此;其後篆形从耳,或因軍制改取敵人之耳。」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古獲切頁碼961頁,第3行,第1

    馘軍戰斷耳也。《春秋傳》曰:「以爲俘聝。」從耳或聲。

    反切………頁碼961頁,第3行,第2

    聝或從首。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古獲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368頁,第2許惟賢1029頁,第10

    馘軍戰𣃔耳也。

    段注《大雅》。攸馘安安。傳曰:馘,獲也。不服者殺而獻其左耳曰馘。《魯頌》。在泮獻馘。箋云:馘所格者之左耳。

    《春秋傳》曰:㠯爲俘聝。

    段注《左傳》成三年文。

    从耳。或聲。

    段注古獲切。古音在一部。

    聝或从𩠐

    段注今經傳中多从首。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引申為斬頭之馘,又引申生人之面亦曰馘,「槁項黄馘」是也。

    引申生人之臉亦曰聝,《莊子》「槁項黄馘」。

    或作馘。本訓斷耳,引申謂殺頭曰聝,再引申生人之面亦曰聝,如云「槁項黄聝(老人面也)」是也(見《莊子》)。

    或作馘。斷耳,引申為已殺之頭,再引申為生人之頭,如《莊子》「槁項黄聝(老人面也)」。

    聝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88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1005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757頁
    4說文校箋第523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472頁,第14字
    6說文今釋第1734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929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5860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519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13頁,第13字
    11標注說文第501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4160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1695頁【補遺】第17779頁
    14通訓定聲第887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1039頁【崇文】第4153頁
    16說文句讀第1705頁
    17說文新證第843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489頁,第2字
    19古字詁林第九冊,第592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1102頁,第9字

    馘字的翻译


    英语:cut off left ear; tally dead enemy

    法语:couper l'oreille gauche, compter les morts chez l'ennemi

    馘的字源字形


    馘(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馘(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馘(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馘(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馘(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