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躅〕徘徊不进,如“他~~在街头”。
②(躑)
动词
1.徘徊。
pace up and down;
踯于六闲。 —— 《视学及士习文体策》
踯跼(徘徊不进的样子)
2.蹬踢。
treadle and kick;
喜则齐鼻,怒则奋踯。 —— 唐· 柳宗元《牛赋》
踯踏(蹬踢跳跃)
卷别 :正文・酉集中 部首:足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53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35頁,第3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15頁,第31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直炙切;《正韻》:直隻切,𡘋音擲 —— 蹢,亦作躑。躑躅,行不進也。《後漢・隗囂傳》:得以數千,躑躅三輔。【註】躑躅,猶踟躕也。又,〈蘇竟傳〉:或躑躅帝宮。【註】謂上下不去也。《荀子・禮論篇》:躑躅焉。詳躅字註。
〔躑〕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足部。
〔躑〕字拼音是zhí,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𧾷、鄭。
〔躑〕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í] ⑴ 见“踯”。
英语:waver, hesitate, be irresolute
德语:aufhalten, aufhören , zögernd
法语:hésiter, s'arrêter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踯,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5917,拼音是(zhí),足部,共15画,左右结构,五行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