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蝾螈”( róngyuán ):两栖动物。状如蜥蜴,头扁,背黑色,腹红黄色,有黑斑,四肢短,尾侧扁,生活在水中。
◎参见“蝾螈”、“螈蚕”等条。
◎参见【蝾螈】。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虫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15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92頁,第3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66頁,第28字
音《集韻》:愚袁切,音元 —— 與蚖同。蠑螈,蛇醫。互見蠑、蚖二字註。又,螈。《𡌨雅》:再也。或曰不交而生者,往往爲螈。《淮南子・泰俗訓》:螈,一歲再收,非不利也,然而王法禁之者,爲其殘桑也。
义本作原,或作𧔞、𧕜、𧉗、𧏐。
〔螈〕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螈〕字拼音是yuá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虫、原,五行属土。
〔螈〕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uán] ⑴ 〔蝾~〕见“蝾”。
英语:a silkworm
德语:Molch (S)
法语:ver à soie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螈,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6099,拼音是(yuán),虫部,共16画,形声字,左右结构,五行属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