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腶脩〕经过捶捣加上姜桂制成的干肉。《集韻•换韻》:“腶脩,捶脯施薑桂也。”《儀禮•有司徹》:“入于房,取腹與腶脩,執以出。”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肉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68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989頁,第26字
標點整理本: 第956頁,第10字
音《廣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𡘋音鍛。《集韻》:腶脩,捶脯施薑、桂也。《禮・郊特牲》:大饗尚腶脩而已。【釋文】加薑、桂曰腶脩。《公羊傳・莊二十四年》:然則曷用棗栗云乎,腶脩云乎。【註】腶脩者,脯也。
义又作鍛。《左傳・哀十一年》:進稻醴、粱糗、腶脯焉。【釋文】腶,亦作鍛。
〔腶〕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腶〕字拼音是du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段。
〔腶〕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uàn] ⑴ 〔腶脩〕经过捶捣加上姜桂制成的干肉。《集韻•换韻》:“腶脩,捶脯施薑桂也。”《儀禮•有司徹》:“入于房,取腹與腶脩,執以出。”
英语:meat
德语:Dörrfleisch (S)
法语:viande séchée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腶,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8176,拼音是(duàn),月部,共13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