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改變原來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與「靜」相對。變~。波~。浮~。振~(物體通過一箇中心位置,不斷作往復運動。亦稱「振盪」)。震~(①顫動或使顫動,如「門窗~~了一下」;②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靜,如「~~全國」)。
②使開始發生。發~。
③使用。~用。~武。~問(客套話,請問)。
④使起作用或變化,使感情起變化。感~。~人心絃。娓娓~聽。~容。
⑤吃(多用於否定式)這幾天不~葷腥。
⑥非靜止的。~畫。
⑦可變的。~產。
⑧行爲。舉~。~作。
⑨常常。~輒得咎。
動
1.形聲。從力,重聲。《說文》古文從「辵」。本義:行動;發作。
2.同本義。
act; break out; show effect;
動,作也。 —— 《說文》動而健。 —— 《易·彖傳》。虞注:「震也。」效天下之動者也。 —— 《易·繫辭》。虞注:「發也,變動不居。」將終歲勤動。 —— 《孟子》。注:「作也。」度義而後動。 —— 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寨中人蜷伏不少動。 ——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按兵不動;動着(開始下棋);動止(行動和靜止;訓練調度);動煩(爆發戰亂);動轉(行動,活動)
3.搖動,震動,移動。與「靜」相對。
move; stir;
風移影動。 —— 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秋風之動容兮。 —— 《楚辭·抽思》物莫之能動。 —— 《呂氏春秋·論威》夜間,大魚動。 —— 《韓非子·內儲說上》
動耽(動彈);動履(走動);動展(伸展;活動);動息(動靜;消息);動憚(動靜);動程(動身;起程);風吹草動;別動人家的東西;振動;活動;動起(方言。動不動);動移(移動);動步(邁步前行);動不得;不能動
4.動搖;震撼。
wave; shake; shock;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 李白《夢遊天姥呤留別》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孟子·告子下》風雨不動安如山。 —— 唐· 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5.觸動感應;感動。
response; move; touch;
明則動。 —— 《禮記·中庸》。注:「動,動人心也。」鄉園多故,不能不動客子之愁。 —— 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動性(動心);動心(遇事而心志動搖;感動人心)
6.萌動。
bud; germinate;
春氣動,鮮不疫矣。 —— 清· 方苞《獄中雜記》
7.做;操作;勞作。
do; operate; work;
動作(勞動;耕作);動乖(動不動就違反);動事(興辦事業;日常應用的器具)
8.使用 。
use;
大動干戈;動支(動用支取);動使(動事。用具;器皿);動筷子;動文
9.改變 。
change; alter;
動色(臉色改變);動意(改變意向);動一兩個字
10.〈方〉∶吃 。
eat;
她向來不動魚蝦;動啖(吃東西)
副词
◎動不動,常常 曹公,豺虎也,挾天子以徵四方,動以朝廷爲辭。——《資治通鑑》
动
1.事物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靜”相对。
别动我的东西!、风吹草动、动一动,比较不冷。
2.使用。
动笔、动刀、动脑筋、动心思。
3.有所作为、开始做。
大家肯合作,动起来就快了!、动工、动身。
4.触发、感触。
动怒、动人、感动、心动。
5.吃。
他向来不动荤腥。
副
1.每每、往往。
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每一独往,动弥旬日。”
动辄得咎。
2.用在动词之后,表示效果。
提不动、你说动他了吗?。
1.改变位置或状态(与“靜”相对)。
移动、别乱动、风吹草动。
2.使用;运用。
动笔、动脑筋、动心思。
3.开始做。
动身、动工、动土。
4.动作;行动。
举动、伺机而动。
5.思想、情感等有变化。
动心、动情、动人心弦、无动于衷。
6.往往;每每。
动辄、动不动就哭。
7.用在动词之后,表示能力或效果。
拉动、搬不动。
8.姓。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力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2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8頁,第14字
標點整理本: 第77頁,第9字
古文: 㣫 、 𨔝
音《唐韻》、《正韻》:徒摠切;《集韻》、《韻會》:杜孔切,𡘋同上聲。《說文》作也。《增韻》:動,靜之對。《易・坤卦》:六二之動,直以方也。《書・說命》:慮善以動,動惟厥時。
义又,《廣韻》:出也。《禮・月令》:仲春,蟄蟲咸動。
义又,搖也。庾信〈夢入內堂〉詩:日光釵焰動,窗影鏡花搖。
音又,《韻會》、《正韻》𡘋徒弄切,同去聲。《易・繫辭》: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韻會》:凡物自動,則上聲 —— 彼不動而我動之,則去聲。
音又,《集韻》:覩孔切,音董 —— 振動,拜也,以兩手相擊而拜。今倭人拜以兩手相擊,蓋古之遺法。
〔動〕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力部。
〔動〕字拼音是dò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重、力。
〔動〕字造字法是形聲。從力,重聲。《說文》古文從「辵」。本义是行動;發作。
〔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òng] ⑴ 改變原來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與「靜」相對⑵ 使開始發生⑶ 使用⑷ 使起作用或變化,使感情起變化⑸ 吃(多用於否定式)⑹ 非靜止的⑺ 可變的⑻ 行爲⑼ 常常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徒總切頁碼第460頁,第24字續丁孫
作也。从力𡍺聲。
古文動从辵。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待總反頁碼第1082頁,第1行,第2字述
作也。從力重聲。
反切………頁碼第1082頁,第2行,第1字述
古文動從辵。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徒緫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2798頁,第2字許惟賢第1215頁,第10字
作也。
段注作者,起也。
从力。重聲。
段注徒緫切。九部。
古文動。从辵。
动,起身作事。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重”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动”,采用“辵”作边旁。
金文動字不從力,作從辛從目、重聲的「童」字。戰國文字增加從辵或從力的意符,而兩種寫法都被《說文》所吸收。戰國文字從辵、童聲演變到《說文》古文改成從辵、重聲,因為童、重古代音讀相通。篆文則作從力、重聲,從力表示動作的進行,重聲標示音讀。隸書、楷書繼承篆文左聲右形的寫法。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914頁,第9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177頁,第2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875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613頁,第5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49頁,第2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036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399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819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913頁,第4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65頁,第9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89頁,第10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859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3423頁【補遺】第18022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23頁,第4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216頁【崇文】第486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013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427頁,第2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1268頁,第11字 |
英语:move, happen; movement, action
德语:agieren (V), bewegen (V), handeln (V)
法语:bouger, se mouvoir, toucher à, déplacer, agir, se mettre en action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動,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52D5,拼音是(dòng),力部,共11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