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唴( qiàng )~〕因痛苦过度而失声。
◎〔~吭〕吹的样子。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42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191頁,第5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8頁,第24字
音《廣韻》、《集韻》𡘋力讓切,音諒。《玉篇》:啼極無聲,謂之嗟哴也。《集韻》或作喨。
音又,《廣韻》:魯當切;《集韻》:盧當切,𡘋音郎 —— 義同。一曰兒啼不止。
义又,《廣韻》:哴吭,吹貌。
〔哴〕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哴〕字是多音字,拼音是liàng、lá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良。
〔哴〕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iàng] ⑴ 〔唴( qiàng )~〕因痛苦过度而失声。㈡ [láng] ⑴ 〔~吭〕吹的样子。
英语:crying of infants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哴,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54F4,多音字,拼音是(liàng 或 láng),口部,共10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