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手又持小槌像击磬的形象。本义:古代乐器。用石或玉雕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2.同本义。
chime stone; musical stone;
磬,乐石也。 —— 《说文》小华之山多磬石。 —— 《山海经·西山经》泗滨浮磬。 —— 《书·禹贡》笙磬同音。 —— 《诗·小雅·鼓钟》依我磬声。 —— 《诗·商颂·那》语寡人以忧者击磬。 —— 《淮南子·泛论》钟磬置于水中。 —— 宋· 苏轼《石钟山记》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 《西门豹治邺》
磬人(负责治磬的官员);磬工(负责制磬的官员);磬色(玉磬的光彩);磬师(古乐官名);磬管(两种古乐器名)
3.适宜制磬的美石 。
fine stone;
磬石(适宜制磬的美石);磬错(磨磬用的石头)
动词
1.弯腰。表示谦恭。
bow;
簪笔磬折。 —— 《史记·滑稽列传》
磬折(弯腰;卑躬屈膝);磬沼(形容曲折的池)
2.假借为“骋”。纵马奔驰。
gallop;
抑磬控忌,抑纵送忌。 —— 《诗·郑风·大叔于田》
形容词
◎通“罄”。空,尽 empty金积折廉,璧袭无理,磬龟无腹,蓍策日施 。——《淮南子·览冥》
名
◎乐器名:(1)古代用玉石或金属制成的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可悬挂在架上。数量不一,有单一的特磬,也有成组排列的编磬。(2)寺观礼佛时所敲的铜制乐器。中空,形状像钵。僧人敲击用以表示活动的开始或结束。
1.打击乐器名:
2.以玉石或金属制成。曲尺形,挂于架上用木槌敲击发声。可分单一的特磬及成组的编磬。
3.通常由铜制成。中空,形状像钵。于香客礼佛或寺庙举行礼佛庆典时使用。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石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01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836頁,第2字
標點整理本: 第795頁,第27字
古文: 硜 、 𡔝 、 𥓕
音《唐韻》:苦定切;《集韻》、《韻會》:詰定切,𡘋音罄。《說文》:樂石也。籀文作殸,象縣虡之形,殳擊之也。《五經要義》:磬,立秋之樂。《白虎通》:磬者,夷則之氣,象萬物之成。《禮・明堂位》:叔之離磬。【註】叔之離磬者,叔之所作編離之磬。又,《周禮・冬官・考工記》:磬氏爲磬,倨句一矩有半。【註】先度一矩爲句,一矩爲股,而求其弦;既而以一矩有半觸其弦,則磬之倨句也。
义又,編磬,特磬。陳用之曰:叔之離磬,特懸之磬也。《三禮圖》:股廣三寸,長尺三寸半,十六枚同一筍虡,謂之編磬。
义又,笙磬,頌磬。《周禮・春官・眡瞭》:掌凡樂擊笙磬、頌磬。【註】磬在東方曰笙 —— 笙,生也;在西方曰頌,或作庸 —— 庸,功也。
义又,玉磬,石磬。《書・益稷》:戛擊鳴球。《禮・明堂位》:搏拊玉磬。《左傳・成二年》:齊侯使賔媚人,賂以紀甗玉磬。〈魯語〉:臧文仲以玉磬如齊吿糴。《禮・樂記》:石聲磬磬以立辨。《書・禹貢》:泗濵浮磬。【傳】泗水中見石,可以爲磬。陳澔曰:玉磬,天子樂器。諸侯當擊石磬,故〈郊特牲〉以擊玉磬爲諸侯之僭禮。
义又,磬控。《詩・鄭風》抑磬控忌。【註】騁馬曰磬,謂使之曲折如磬;止馬曰控,謂有所控制不逸。
义又,磬折。《禮・曲禮》:立則磬折垂佩。【疏】帶佩於兩邊,臣則身宜僂折如磬之背,故云磬折。《周禮・冬官・考工記》:韗人倨句磬折。【註】磬折,中曲之不參正也。
义又,《禮・文王世子》:磬于甸人。【註】縊之如縣樂器之磬也。
义又,掉磬。《韻會》:齊人相絞訐爲掉磬,北海人以激事爲掉磬。
义又,與罄通,垂盡也。〈魯語〉:室如縣磬。《左傳》作縣罄。
音又,《集韻》:棄挺切,音謦 —— 擊石聲。
音又,叶苦丁切,音卿。董京〈答孫楚〉詩:鸚鵡能言,泗濵浮磬;衆人所翫,豈合物情。
〔磬〕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石部。
〔磬〕字拼音是qì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殸、石,五行属木。
〔磬〕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手又持小槌像击磬的形象。本义是古代乐器。用石或玉雕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磬〕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ìng] ⑴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⑵ 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⑶ 缢杀:“公族其有死罪,则~于甸人”。⑷ 古同“罄”,空,尽。
卷别卷九下反切苦定切頁碼第312頁,第29字續丁孫
樂石也。从石、殸。象縣虡之形。殳,擊之也。古者毌句氏作磬。
籒文省。
異體硜
古文从𡿱。
附注段玉裁本作「从石,象縣虡之形」,並注:「各本作殸,上屬。今正……(古文)各本篆體誤,今依《汗簡》正。」按:甲骨文與籀文同,「石」乃後人所加。
蔣注案:古文或从𡿱,或从巠,或从㸒;左傍石字爲古文。
卷别卷十八反切牽甯反頁碼第777頁,第6行,第3字述
樂石也。從石殸聲。象縣虡之形也。殳,撃之。古者,母句氏作磬。
反切………頁碼第777頁,第7行,第1字述
籒文。
反切………頁碼第777頁,第7行,第2字述
古文從巠。
卷别卷九下反切苦定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1804頁,第1字許惟賢第789頁,第1字
石樂也。
段注石樂各本作樂石。誤。今正。樂下云:五聲八音總名也。瑟下云:弦樂也。簫,䶵下皆云:管樂也。則此當云石樂信矣。《匡謬正俗》所引巳作樂石。其誤巳久。或疑樂石字見秦繹山刻石。不知與此無涉也。彼謂可樂之石。此謂製石之樂。《白虎通》曰:磬者,夷則之氣也。
从石。
段注句。
象縣虡之形。
段注各本作殸,上屬。今正。豈下云:陳樂立而上見也。从屮。此从屮謂虡之上出可見者,崇牙樹羽是也。一象枸之横。丨象虡之植。※象編磬係焉也。或曰※象磬之股。丨象磬之𡔷。磬之懸,股橫出而𡔷直。凡言磬折者取象於此。程氏瑶田《通藝錄》言之詳矣。
殳所㠯擊之也。
段注所以二字今補。說从殳之意。磬从石殳會意。而又象其形也。苦定切。十一部。
古者毋句氏作磬。
段注毋各本作母。今正。《明堂位》注引《世本》作曰無句作磬。《風俗通》、《山海經》注,《廣雅》皆作毋句。古無毋通。句其俱反。
籒文。省。
段注非籒省篆。乃篆加籒也。
古文。从巠。
段注各本篆體誤。今依汗簡正。《樂記》曰:石聲磬。磬以立辨。《史記・樂書》作石聲硜。硜以立別。葢硜本古文磬字。後以爲堅确之意。是所謂古今字。《論語》。子擊磬於衞。下文旣而曰鄙哉硜硜乎。亦不以爲一字。要之《論語》非不可作鄙哉磬磬也。《釋名》曰:磬者,磬也。其聲磬磬然堅緻也。
石樂也。又可訓譬喻字,故《詩》曰「磬天之妹」。(?)
磬,石乐器。字形采用“石、殸”两形会义。象悬挂的虡的形状。“殳”,表示击打石乐器。据说古时母句氏创造了磬。
甲骨文之第一例,左像有飾物的磬,右像用手持杖擊磬,構形為從攴、聲;第二例,左像省卻磬邊的磬,右仍像用手持杖擊磬,由於被借為方名,就增為繁文,而在甲文中常誤為口,則其構形,應是從、聲。金文之形,上從,是磬之異體;下從人挺立持杖擊磬,而為方名繁文,構形應是從、從壬、從攴,聲。篆文之,上左像磬,右改為用殳擊磬,而增以石形,則表磬質為石,由石製成,構形應是從石、殸聲。隸書、楷書之磬,都承篆文之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籀文作,左像有飾物的磬,右像擊磬的殳,構形當為從殳、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古文作,左上像磬,右上從爪,猶如從手,下從,以表人之挺立;左下從,則表借作方名,增以繁文,以示區別,則其構形應是從、從殳、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617頁,第6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780頁,第7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596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00頁,第13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74頁,第19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350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305頁,第4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4646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992頁,第4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44頁,第17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388頁,第7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215頁,第4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9368頁【補遺】第17421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441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810頁【崇文】第323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284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394頁,第2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335頁,第2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895頁,第10字 |
英语:musical instrument; musical stone
德语:Klangstein ( altes Schlaginstrument ) (S), Qing ( topfförmiges Schlaginstrument aus Messing in buddh. Tempeln ) (S)
法语:cloche, instruments de musique formés de pierre
商 甲骨文 𠂤组
商 甲骨文 𠂤宾间
商 甲骨文 子组
商 甲骨文 宾组
商 甲骨文 历组
商 甲骨文 出组
商 甲骨文 无名组
商 甲骨文 黄组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磬,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6044,拼音是(qìng),石部,共16画,会意字,上下结构,五行属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