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1.一种古代的刑具。用来锁住犯人脖子的铁器。
《汉书•卷六六•陈万年传》:“或私解脱钳釱,衣服不如法,辄加罪笞。”《旧唐书•卷五○•刑法志》:“又系囚之具,有枷、杻、钳、锁,皆有长短广狭之制,量罪轻重,节级用之。”
2.夹东西的用具。
火钳、老虎钳。
动
1.用铁器锁住犯人的脖子。
《史记•卷一○○•季布传》:“迺髡钳季布,衣褐衣,置柳车中。”《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楚人将钳我于市。”
2.闭口。
《庄子•田子方》:“口钳而不欲言。”《文选•潘岳•西征赋》:“假谗逆以天权,钳众口而寄坐。”
形
◎恶。
《吕氏春秋•士容论•审时》:“小米钳而不香。”
1.古代一种束颈的铁制刑具。
2.夹东西的器具。
火钳、钳子、铁钳、老虎钳。
3.用钳子夹。
钳住螺帽。
4.限制;约束。
钳制、钳口结舌。
卷别 :正文・戌集上 部首: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117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01頁,第1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89頁,第14字
音《唐韻》:巨淹切;《集韻》、《韻會》:其淹切,𡘋音箝。《說文》:以鐵有所刼束也。从金,甘聲。《前漢・高帝紀》:自髠鉗爲王家奴。【註】鉗,以鐵束頸也。《後漢・光武紀》:弛解鉗衣。【註】《倉頡篇》曰:鉗,釱也。釱足鉗。又,〈五行志〉:廣漢鉗子謀攻牢。【師古註】鉗子,謂鉗徒也。《晉律》「鉗重二斤,翹長一尺五寸」,《集韻》或作鉆。
义又,鋷也。《後漢・梁冀傳》:妻孫壽,性鉗忌。【註】鉗,取也 —— 言性忌害如鉗之能鋷物也。
义又,揚子《方言》:惡也。南楚凡人殘罵謂之鉗。
义又,《家語》:無取鉗鉗。【註】鉗鉗,妄行不誠也。
义又,《呂氏春秋》:後時者,小莖而麻長,短穗而厚糠,小米鉗而不香。
义又,澤名。張衡〈南都賦〉:其陂澤則有鉗盧玉池。
义又,姓。《正字通》:唐元和中長令鉗耳。
音又,與拑通。《後漢・袁紹傳》:道路以目,百辟鉗口。【註】以木銜其口也。或作拑,渠廉反。
音又,《集韻》:其嚴切,音黔 —— 義同。
音又,《集韻》:五甘切,音玵 —— 刃也。
〔鉗〕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上,康熙部首是金部。
〔鉗〕字拼音是qiá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釒、甘。
〔鉗〕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ián] ⑴ 见“钳”。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巨淹切頁碼第467頁,第9字續丁孫
以𨮯有所劫束也。从金𤮺聲。
卷别卷二十七反切勤潛反頁碼第1093頁,第6行,第1字述
以鐡有所劫束也。從金甘聲。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巨淹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827頁,第2字許惟賢第1229頁,第13字
㠯鐵有所劫束也。
段注劫者,以力脅止也。束者,縛也。
从金。甘聲。
段注巨淹切。七部。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金、甘聲。「金」為金粒,作為形符,表示義與金屬有關;「甘」為味道甜美,於此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楷書和篆文同形。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大陸通行規範字作「钳」。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927頁,第5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192頁,第8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886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621頁,第5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55頁,第17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062頁,第5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441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902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949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70頁,第18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98頁,第2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923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3560頁【補遺】第18035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546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230頁【崇文】第491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037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550頁,第1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1284頁,第4字 |
英语:pincers, pliers, tongs
德语:befestigen, halten , beschränken, einschränken , witzeln , zurückhalten , Fang, Klaue (S), Kneifzange (S), Zange (S), kneifen (V), Qian (Eig, Fam)
法语:pinces, tenailles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9257,拼音是(qián),金部,共13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