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𨽿的意思



    𨽿

    拼音:dai 声调:dài 怎么读𨽿朗读
    总笔画:17 画 部首:隶 部
    部外笔画:9 画 结构:左右结构
    五笔:CKSI 仓颉:IDLE
    郑码:ZSXK 统一码:9
    笔顺:[54251123451124134]

    基本解释


    及;到。后作“”。《説文•隶部》:“𨽿,及也。《詩》曰:‘𨽿天之未陰雨。’”《廣韻•海韻》:“𨽿”,同“”。

    𨽿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隶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63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363頁,第29

    標點整理本: 第1352頁,第46

    廣韻》:徒亥切;《集韻》:蕩亥切,𡘋音殆。玉篇》:及也。集韻》本作迨,或作逮。

    又,《唐韻》:徒耐切;《集韻》:待戴切,𡘋音代 —— 義同。說文》:《》曰𨽿天之未隂雨。〇【按】今《詩・豳風》作迨。

    注解

    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隶部

    𨽿〕字拼音是dà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枲、隶

    𨽿〕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ài] ⑴ 及;到。后作“迨”。《説文•隶部》:“𨽿,及也。《詩》曰:‘𨽿天之未陰雨。’”《廣韻•海韻》:“𨽿”,同“迨”。

    𨽿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下反切徒耐切頁碼92頁,第8

    𨽿

    異體

    𨽿及也。从隶枲聲。《詩》曰:「𨽿天之未陰雨。」

    鉉注臣鉉等曰:枲非聲。未詳。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六反切徒再反頁碼251頁,第2行,第1

    𨽿及也。從隶枲聲。《詩》曰:「𨽿天之未陰雨。」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下反切徒耐切古音第一部頁碼468頁,第7許惟賢210頁,第12

    𨽿及也。

    段注《釋言》、《毛傳》、《方言》皆曰:迨,及也。此與《歺部》殆音義皆同。殆,危也。危猶及也。

    从隶。枲聲。

    段注徒耐切。一部。

    詩曰:𨽿天之未陰雨。

    段注《豳風》文。今詩作迨。俗字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迨天之未陰雨」,迨即𨽿

    漢「𨽿問」當作隶。今隸讀為帶,故隶捕曰「帶住」。

    及也。今俗作迨。

    及也。今作迨。《方言》:「迨,及也。」《詩》:「𨽿天之未陰雨」。

    𨽿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83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254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201頁
    4說文校箋第124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118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419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716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67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610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74頁,第8字
    11標注說文第123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913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3529頁【補遺】第16525頁
    14通訓定聲第693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251頁【崇文】第1001頁
    16說文句讀第356頁
    17章授筆記第135頁,第4字
    18古字詁林第三冊,第516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319頁,第2字

    𨽿的字源字形


    𨽿(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𨽿(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𨽿(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𨽿(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𨽿(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