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一種用鹽和紅麴醃的魚:“江南人好作盤遊飯,~脯膾炙,無有不埋在飯中”。
②用米粉、麵粉等加鹽和其他作料拌制的切碎的菜,可以貯存。茄子~。扁豆~。
◎海蜇,水母的一種。
◎読音sushi(すし)。 寿司。日本食。
名
1.用盐、椒等腌制成的鱼类食品。
《晋书•卷九六•列女传•陶侃母湛氏传》:“侃少为寻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坩鲊遗母。”唐•王维〈赠吴官〉诗:“江乡鲭鲊不寄来,秦人汤饼那堪许?”
2.泛指腌制品。
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禽》:“民或以鹦鹉为鲊,又以孔雀为腊,皆以其易得故也。”
1.经腌制加工过的鱼类食品。
鱼鲊、肥鲊。
2.一种菜肴。把茄子、扁豆等切碎,与加盐的米粉、面粉及其他作料拌制而成。
菜鲊、扁豆鲊。
卷别 :正文・亥集中 部首:魚部
武英殿刻本: 第3517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68頁,第16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65頁,第23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側下切 —— 與鮺同,藏魚也。《釋名》:鮓,滓也 —— 以鹽米釀之如葅,熟而食之也。
音又,《集韻》:助駕切,音乍 —— 海魚名。或作蚱。《博物志》:東海有物,狀如凝血,從廣方員,名曰鮓魚,無頭目處所,內無藏,衆蝦附之,隨其東西,人煑食之。
〔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中,康熙部首是魚部。
〔鮓〕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hǎ、zhà,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魚、乍。
〔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ǎ] ⑴ 一種用鹽和紅麴醃的魚:“江南人好作盤遊飯,~脯膾炙,無有不埋在飯中”。⑵ 用米粉、麵粉等加鹽和其他作料拌制的切碎的菜,可以貯存㈡ [zhà] ⑴ 海蜇,水母的一種。
英语:minced and salted fish; to preserve
德语:Sushi (S, Ess)
法语:poisson salé, plat fait de légumes du sol, de farine et d'autres ingrédients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鮓,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9B93,多音字,拼音是(zhǎ 或 zhà),魚部,共16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