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攵的意思




    拼音:pu 声调:pū 怎么读攵朗读
    总笔画:4 画 部首:攵 部
    结构:独体字
    五笔:TTGY 仓颉:OK
    郑码:MO 四角:80400
    中文电码:2391 区位码:7522 笔顺:[3134] 撇、横、撇、捺

    攵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基本解释


    古同“”。

    攵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下 部首: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18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468頁,第5

    標點整理本: 第416頁,第2

    廣韻》:凡从攴者作攵,同。正字通》:《九經字樣》作攴,今依《石經》作攵,與文別。郭忠恕《佩觿集》:用攵代攴,將无混旡,若斯之流,便成兩失。

    注解

    〔攵〕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下,康熙部首是攴部

    〔攵〕字拼音是,独体字。

    〔攵〕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pū] ⑴ 古同“攴”。

    攵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下反切普木切頁碼96頁,第13

    異體

    攴小擊也。从又卜聲。凡攴之屬皆从攴。

    附注段玉裁注:「經典隸變作扑。」徐灝注箋:「疑本象手有所執持之形。故凡舉手作事之義,皆从之,因用為扑擊字耳。」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六反切潘伏反頁碼259頁,第1行,第1

    攴小擊也。從又卜聲。凡攴之屬,皆從攴。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下反切普木切古音第三部頁碼487頁,第1許惟賢218頁,第5

    攴小擊也。

    段注《手部》曰:擊,攴也。此云小擊也。同義而微有別。按此字從又聲。又者手也。《經典》𣜩變作扑。凡《尙書》,三禮鞭扑字皆作扑。又變爲手。聲不改。葢漢石經之體。此《手部》無扑之原也。唐石經初刻作朴,從木者。唐元度覆挍正之從手。是也。《豳風》。八月剥棗。假剝爲攴。毛曰:擊也。音義曰:普卜反。

    从又。聲。

    段注普木切。三部。

    凡攴之屬皆从攴。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凡作事之字多从攴。

    白话解释

    攴,击打。字形采用“又”作边旁,“卜”作声旁。所有与攴相关的字,都采用“攴”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由「」加「」而成。,是「右手」的本字,在此取其引申義,作「拿」解,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屬象形;,像有飾物的鞭子,沒獨立的形、音、義,只是一個不成文的實象而已。二者相合,可會以「小擊」的意思。篆文作,更能看出和甲文之形同意。字經隸書,體變作,顯然承自篆文之形,楷書沿之以定體。以上諸形,由獨體象形之加實象之而成,屬合體象形。今楷書偏旁都作「攵」。有學者以所持者,是中剖分叉的竹板,也屬合體象形(《文字析義》,P.558),可備一說。

    攴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90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261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208頁
    4說文校箋第127頁,第12字
    5說文考正第122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433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743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74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630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77頁,第5字
    11標注說文第127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945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3616頁【補遺】第16541頁
    14通訓定聲第1481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257頁【崇文】第1025頁
    16說文句讀第367頁
    17說文新證第238頁,第2字
    18章授筆記第141頁,第3字
    19古字詁林第三冊,第603頁,第2字
    20古字釋要第330頁,第4字

    攵字的翻译


    英语:rap, tap; radical number 66

    德语:Radikal Nr. 66 = schlagen, Peitsche (Variante: 攴 )​

    法语:ne pas, négation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