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荎的意思



    荎

    拼音:chi 声调:chí 怎么读荎朗读
    总笔画:9 画 部首:艹 部
    部外笔画:6 画 结构:上下结构
    五笔:AGCF 仓颉:TMIG
    郑码:EHB 四角:44104
    统一码:6
    笔顺:[122154121] 横、竖、竖、横、撇折、点、横、竖、横

    基本解释


    〔~蕏〕即“五味子”,一种落叶藤本植物,果实入药。

    刺榆,一种小枝有坚硬枝刺的落叶小乔木。

    详细解释


    同“”。

    荎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68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031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999頁,第2

    唐韻》:直尼切;《集韻》:陳尼切,𡘋音治。爾雅・釋草》:菋,荎蕏。【註】荎蕏,五味子。本草註》:《枹朴子》云:五味者,五行之精,其子有五味。

    又,木名。詩・唐風》:山有樞。【傳】樞,荎也,今之刺榆。

    又,《博雅》:牛荎,牛膝也。

    又,徒結切,音跌 —— 義同。

    注解

    〔荎〕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荎〕字拼音是chí,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至

    〔荎〕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hí] ⑴ 〔~蕏〕即“五味子”,一种落叶藤本植物,果实入药。⑵ 刺榆,一种小枝有坚硬枝刺的落叶小乔木。

    荎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下反切直尼切頁碼23頁,第21

    荎荎藸,艸也。从艸至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反切直而反頁碼87頁,第6行,第2

    荎荎藸也。從艸至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下反切直尼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140頁,第4許惟賢61頁,第2

    荎荎藸艸也。

    段注四字句。《釋艸》有味荎藸。《釋木》有味荎著。實一物也。春初生苗。引赤蔓於高木。長六七尺。故又入《釋木》。

    从艸。至聲。

    段注直尼切。古音在十二部。

    荎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3頁,第12字
    2陳昌治本第71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72頁
    4說文校箋第31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26頁,第10字
    6說文今釋第93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76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32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43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7頁,第34字
    11標注說文第30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264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673頁【補遺】第16231頁
    14通訓定聲第2445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79頁【崇文】第313頁
    16說文句讀第90頁
    17古字詁林第一冊,第458頁,第5字
    18古字釋要第77頁,第4字

    荎的字源字形


    荎(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荎(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荎(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荎(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