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蛇1”。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虫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79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76頁,第3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49頁,第50字
义《唐韻》:俗蛇字。
〔虵〕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虵〕字拼音是shé,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虫、也。
〔虵〕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é] ⑴ 同“蛇1”。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託何切、食遮切頁碼第450頁,第1字續丁孫
虫也。从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从它。
異體虵、𧉮
它或从虫。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作食遮切。
附注按:「它」是「蛇」的本字,後假借為其它的「它」,另加虫旁作「蛇」。邵瑛羣經正字:「今經典凡它虫字从或體作蛇。」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託何切頁碼第1057頁,第3行,第1字述
虫也。從虫而長,象冤曲𠂹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從它。
反切食遮切頁碼第1057頁,第4行,第1字述
它或從虫。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作食遮切。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託何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2710頁,第1字許惟賢第1179頁,第7字
虫也。从虫而長。象冤曲𠂹尾形。
段注𠂹各本作垂。今正。𠂹者,艸木華葉𠂹也。引申爲凡物下𠂹之偁。垂者遠邊。非其義。冤曲者,其體。垂尾者,其末。它象其臥形。故詘尾而短。它象其上冤曲而下垂尾。故長。詘尾謂之虫。垂尾謂之它。它與𠂹古音同也。詩。維虺維蛇。女子之祥。《吳語》。爲虺弗摧。爲蛇將若何。虺皆虫之叚借。皆謂或臥或垂尾耳。臥者較易制。曳尾而行者難制。故曰爲虺弗摧,爲蛇將若何也。託何切。十七部。今人蛇與它《異義》異音。蛇食遮切。
上古艸凥患它。故相問無它乎。
段注上古者,謂神農以前也。相問無它,猶後人之不恙無恙也。語言轉移,則以無別故當之。而其字或叚佗爲之。又俗作他。《經典》多作它。猶言彼也。許言此以說叚借之例。《羔羊傳》曰:委蛇,行可從迹也。亦引申之義也。
凡它之屬皆从它。
它或从虫。
段注它篆本以虫篆引長之而巳。乃又加虫左旁。是俗字也。
上古草凥患它,故相問「無它乎」。「無它」今作「無佗」,猶言無恙也。無恙者,無蛘也。
它,蛇。字形采用“虫”的结构,通过拉长“虫”的尾巴形成“它”字,字形蛇的身子蜷曲而垂尾的形状。上古时代的人们居住在草野 之中,总是担心虫蛇的侵害,因此见面时总是互相问候说“你没碰到蛇吧?”所有与它相关的字,都采用“它”作边旁。“蛇”,这是“它”字的异体字,采用“虫”作边旁。
甲骨文作,像蛇盤屈垂尾之形。金文二例,承自甲骨文。戰國文字二例,承自金文。篆文承自戰國文字,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891頁,第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147頁,第4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854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97頁,第17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34頁,第4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978頁,第4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317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645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840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55頁,第17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74頁,第5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728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3093頁【補遺】第17969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925頁,第5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183頁【崇文】第472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954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899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561頁,第1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116頁,第5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1238頁,第6字 |
法语:(serpent)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虵,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8675,拼音是(shé),虫部,共9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