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冂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6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9頁,第8字
標點整理本: 第56頁,第11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𡘋作代切,音載。《說文》:一舉而二也,从冓省。【徐曰】一言舉二也。《玉篇》:兩也。《廣韻》:重也、仍也。《書・禹謨》:朕言不再。《禮・儒行》:過言不再。【註】知過則改,故不再也。《左傳・僖五年》:一之謂甚,其可再乎。
音又,子例切,音祭。《楚辭・九章》:背法度而心治兮,辟與此其無異;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禍殃之有再。
〔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冂部。
〔再〕字拼音是zài,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一、冉,五行属金。
〔再〕字造字法是会意。小篆:从一,冓( gòu )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本义是第二次。
〔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ài] ⑴ 两次;第二次⑵ 重复;继续⑶ 副词。(①表示又一次:~接~厉。一错~错。②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继续,多指未然:明天~来。雨不会~下。③用在两个动词之间,表示动作的先后关系:做完作业~去玩。④更,更加:~好没有了。⑤表示加外有所补充:~则。)
𠕅,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Unihan编码U+20545,拼音是(zài),一部,共5画,上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