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䢽的意思



    䢽

    拼音:xiang 声调:xiàng 怎么读䢽朗读
    总笔画:13 画 部首:邑 部
    部外笔画:6 画 结构:上下结构
    五笔:AWKC 仓颉:TCRAU
    郑码:EAJY 四角:44717
    统一码:6
    笔顺:[1221342515215]

    详细解释


    同“”。

    䢽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41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270頁,第13

    標點整理本: 第1256頁,第21

    廣韻》:呼絳切,音巷 —— 里中道也。通作巷,或作𨜕

    注解

    〔䢽〕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䢽〕字拼音是xià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共、邑

    䢽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下反切胡絳切頁碼213頁,第2

    𨞠

    異體𨞔𨜕

    𨞠里中道。从𨛜从共。皆在邑中所共也。

    異體

    䢽篆文从𨛜省。

    附注段玉裁注:「䢽為小篆,則知𨞠為古文籀文也。䢽,今作巷。」朱駿聲《通訓定聲》:「篆文从邑,今字作巷,省。」雷浚外編:「巷,《說文》作䢽,在《𨛜部》,為𨜕之重文。𨜕即衖字,古衖、巷不分。」《正字通・邑部》:「䢽,里中道也。隸作𨜕、巷,通作衖。」

    附注《說文新證》:「巷字字形可分兩類:一類从行(或辵),󶍱聲(󶍱从巾或市、共省聲,為𢂔字之省);秦文字下加廾,似可視為『共』形的離析,即廿形在上,廾形在下,中間插入『巾』形,或省『巾』形。這類寫法,漢以後就漸漸消失了。另一類从邑,共(𢂔)聲;秦漢文字『邑』形訛為『卩』形,後世楷字所承,即為此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二反切恨絳反頁碼548頁,第1行,第1

    䢽邑中道。從𨛜、共。言在邑中所共。

    反切………頁碼548頁,第1行,第2

    篆文從𨛜省。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下反切胡絳切古音第九部頁碼1202頁,第1許惟賢528頁,第1

    䢽里中道也。

    段注不言邑中道,言里中道者。言邑不該里。言里可該邑也。析言之國大邑小,邑大里少。渾言之則國邑通偁,邑里通偁。載師注曰:今人云邑居里。此邑里通偁也。《高祖》紀云:沛豐邑中陽里人。此邑里析言也。應劭曰:沛縣也。豐其鄉也。然則鄉可偁邑矣。《周禮》。五家爲鄰。五鄰爲里。此周制也。《齊語》。五家爲軌。十軌爲里。此齊制也。《百官志》曰: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檢察。此漢制也。里中之道曰巷。古文作。𨞠雅作衖。引伸之凡夾而長者皆曰巷。宫中衖謂之壷是也。十七史言弄者,皆卽巷字。語言之異也。今江蘇俗尚云弄。

    𨛜共。

    段注會意。

    言在邑中所共。

    段注說會意之恉。道在邑之中。人所共由。胡絳切。共亦聲也。九部。

    篆文从邑省。

    段注䢽爲小篆。則知𨞠爲古文籒文也。先古籒後篆者。亦丄部之例。䢽今作巷。

    巷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20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543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417頁
    4說文校箋第271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261頁,第6字
    6說文今釋第939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622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49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388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66頁,第15字
    11標注說文第269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217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744頁【補遺】第17003頁
    14通訓定聲第196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570頁【崇文】第2277頁
    16說文句讀第870頁
    17說文新證第529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370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648頁,第5字

    䢽字的翻译


    英语:(same as 巷) (interchangeable 衖) a lane; an alley

    䢽的字源字形


    䢽(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䢽(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