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
1.会意。从山,从枝省,支亦声。本义:古地名。陕西岐山县。又山名。
2.岐山 Qishan mountains。因山有两枝,故名。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上古称“岐”
王用享于岐山。 —— 《易·升》
岐阳(岐山的南边;旧县名);岐周(西周。周初立国于岐山,所以称岐周)
3.同“歧”。物的分支或事有分歧。
branch;
即歧趾而胪情。 —— 张衡《思玄赋》
岐路(岔路);三岐路口;岐首(两个头);岐旁(岔路,两通的道路);岐路人(宋代称民间卖艺的人。也作岐路或路岐人)
形容词
◎通“崎”。崎岖 be rugged and rough汝阴太守 曹武,思所以获免,阴蒙避迴,岐岖自列。—— 陆机《谢平原内史表》
动词
◎通“企”。踮起脚跟 stand on tiptoe诞实匍匐,克岐克嶷。——《诗·大雅·生民》
名
1.参见“岐山”条。
2.事物的分支。
《后汉书•卷三一•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岐。”
3.姓。如晋代有岐盛。
形
◎分岔的。
《吕氏春秋•慎行论•疑似》:“此愚人之所大惑,而圣人之所加虑也,故墨子见岐道而哭之。”
1.用于地名。岐山,山名,在陕西。
2.姓。
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山部
武英殿刻本: 第734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308頁,第24字
標點整理本: 第247頁,第25字
古文: 𨙾 、 㟚
音《廣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𡘋音跂。《說文》:山名。后稷十三世孫古公亶父始居此。《詩・大雅》:率西水滸,至于岐下。《一統志》:山有兩岐,故名。《六書故》:一在今鳳翔府岐山縣,〈禹貢〉導岍及岐,是也。又,《山海經》:岐山,狐岐之山,在今汾州介休縣,勝水出焉,東北會於汾,〈禹貢〉治梁及岐,是也。
义又,州名。本雍州地,後爲秦都,漢爲扶風郡,元魏置岐州,唐改鳳翔府號西京。
义又,路岐也。《釋名》:物兩爲岐,在邊爲旁。《爾雅・釋宮》:二達謂之岐旁。【註】道旁出也。《列子・說符篇》:亡羊者曰:岐之中又有岐,不知所之,所以返也。
义又,峻也。《詩・大雅》:克岐克嶷。【朱傳】岐嶷,峻茂之貌。
音又,姓。《正字通》:黃帝臣岐伯,唐岐靈岳。〇【按】《集韻》翹移切,音祁 —— 周文王所封地;又,常支切,音坻 —— 山名;又,渠羈切,音奇 —— 地名;又,章移切,音支 —— 分也。與諸家音切相齟齬,今不从。
义《集韻》本作𨙸,《韻會》或作歧。
〔岐〕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山部。
〔岐〕字拼音是qí,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山、支,五行属土。
〔岐〕字造字法是会意。从山,从枝省,支亦声。本义是古地名。陕西岐山县。又山名。
〔岐〕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í] ⑴ 〔~山〕山名,在中国陕西省。⑵ 〔~黄之术〕指中医的医术。“岐”,岐伯;“黄”,黄帝,相传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医家之祖。⑶ 同“歧”。
卷别卷六下反切巨支切頁碼第207頁,第6字續丁孫
異體𨙸
周文王所封。在右扶風美陽中水鄉。从邑支聲。
𨙸或从山支聲。因岐山以名之也。
古文𨙸从枝从山。
附注段玉裁注:「𨙸邑可作岐,岐山不可作𨙸。」
卷别卷十二反切巨伊反頁碼第530頁,第4行,第1字述
周文王所封,在右扶風美陽中水鄉。從邑支聲。
鍇注臣鍇按:顏之推《家訓》:「本音奇,後人始音抵也。」
反切………頁碼第530頁,第5行,第1字述
𨙸或從山、支。因岐山以名之也。
反切………頁碼第530頁,第5行,第2字述
古文𨙸從枝,從山作。
鍇注臣鍇曰:「按字書以岐爲山名,𨙸爲邑名。按《孟子》:『大王即就岐山之下而居。』指山之名,更別無邑名,故許愼三字並同也。」
卷别卷六下反切巨支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138頁,第2字許惟賢第502頁,第1字
周文王所封。在右扶風美陽中水鄉。
段注《經典》有岐無𨙸。惟《漢・地理志》曰:大王徙𨙸。文王作酆。《匈奴傳》曰:秦襄公伐戎至𨙸。師古曰:𨙸古岐字。岐專行而𨙸廢矣。許所見豳岐作𨙸。猶所見薊作𨜒也。《地理志》曰:右扶風美陽,《禹貢》岐山在西北。中水鄉,周大王所邑。《魯頌》箋曰:大王自豳徙居岐山之陽。按此云文王所封。要其終而言。《皇矣》詩曰:度其鮮原。居岐之陽。箋云:乃始謀居善原廣平之地。亦在岐山之南也。文王自𨙸遷酆。非文王始國𨙸也。下云酆,周文王所都。則此當云大王矣。戴先生曰:美陽今爲陜西鳳翔府岐山,扶風二縣。《漢志》。美陽。岐山在西北。今岐山縣東七十里岐山是。
从邑。支聲。
段注巨支切。十五部。
𨙸或从山。支聲。因岐山㠯名之也。
段注𨙸或者,岐之或字。謂岐卽𨙸邑之或體也。又云因岐山㠯名之。則又𨙸邑岐山畫爲二字矣。考岐山見於《夏書》,雅,頌,《漢志》。𨙸邑因岐山以名。𨙸邑可作岐。岐山不可作𨙸。薛綜注《西京賦》引《說文》。岐山在長安西美陽縣畍。山有兩岐。因以名焉。此《說文・山部》原文也。山有兩岐,當作山有兩枝。山有兩枝,故名曰岐山。疑後人移入於此而刪改之。學者讀此可以刪《邑部》之岐專入《山部》矣。按《漢書・地理志》曰大王徙𨙸。曰襄公將兵救周有功。賜受𨙸酆之地。《郊祀志》曰大王建國於𨙸梁。《匈奴傳》曰秦襄公伐戎至𨙸。皆作𨙸。𨙸周字也。而岐山字《地理志》皆作岐。是可證𨙸岐之別。
古文𨙸。从枝。从山。
段注古文𨙸當作古文岐。此亦淺人改《山部》之文入《此部》耳。亦當刪此入彼。
或作岐。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408頁,第5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524頁,第2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406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62頁,第11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54頁,第4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908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572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388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343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61頁,第7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59頁,第8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089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6569頁【補遺】第16977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038頁,第1字 |
15 | 通訓定聲 | 第2038頁,第2字 |
16 | 說文義證 | 第549頁【崇文】第2193頁 |
17 | 說文句讀 | 第834頁 |
18 | 章授筆記 | 第275頁,第6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266頁,第1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631頁,第9字 |
英语:high; majestic; fork in road
德语:abweichend, divergierend , Qi (Eig, Fam)
法语:divergent, escarpé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岐,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3713,拼音是(qí),山部,共7画,形声字,左右结构,五行属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