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蝓〕软体动物,身体像蜗牛,但没有壳,吃蔬菜或瓜果的叶子,对农作物有害。亦称“蜒蚰”;俗称“鼻涕虫”。
②〔~蝼〕古书上指“蝼蛄”。
◎参见“蛞蝓”条。
1.参见【蛞蝼】。
2.参见【蛞蝓】。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虫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90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81頁,第36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55頁,第10字
音《唐韻》:苦括切;《集韻》:苦活切,𡘋音闊 —— 蝦蟇子名。又,《說文》:附蠃背負殻者曰蝸牛,無殻者蛞蝓。《本草》:一名陵蠡,一名託胎蟲,一名鼻涕蟲。陶弘景曰:蛞蝓無殻,不應有蝸名。附蝸,卽蝸牛也。
音又,古活切,音括 —— 蛞螻,螻蛄也。詳蛄字註。
音又,《玉篇》:胡括切 —— 與活通,蛞𧓕也。詳蝌字註。
音又,《集韻》:食列切,音舌 —— 與蛥通。詳蛥字註。
〔蛞〕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蛞〕字拼音是kuò,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虫、,五行属木。
〔蛞〕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kuò] ⑴ 〔~蝓〕软体动物,身体像蜗牛,但没有壳,吃蔬菜或瓜果的叶子,对农作物有害。亦称“蜒蚰”;俗称“鼻涕虫”。⑵ 〔~蝼〕古书上指“蝼蛄”。
英语:snail; slug, mole cricket
德语:Schneckensorte (S, Bio)
法语:Limace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蛞,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5148,拼音是(kuò),虫部,共12画,左右结构,五行属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