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寄的意思




    拼音:ji 声调:jì 怎么读寄朗读
    总笔画:11 画 部首:宀 部
    部外笔画:8 画 结构:上下结构
    五行:木 造字法:形声字
    五笔:PDSK 仓颉:JKMR
    郑码:WDAJ 四角:30621
    中文电码:1376 区位码:2836 统一码:8
    笔顺:[44513412512] 点、点、横撇/横钩、横、撇、点、横、竖、横折、横、竖钩

    寄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基本解释


    托付。~托。~存。~情。~怀。~意。

    依靠,依附。~居。~食。~生虫。

    托人传送,特指由邮局传递。~信。~钱。

    认的亲属。~父。~母。~子。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宀( mián ),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奇声。本义:寄居。

    2.同本义。

    live away from home; visit;

    寄,托也。 —— 《说文》寄公者,何失地之君也。 —— 《仪礼·丧服》传可以寄百里之命。 —— 《论语》。皇疏:“寄是暂寄有反之目也。”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寄籍(寄居外地而附以户籍的叫寄籍);寄庄(在外地买地设庄,收租)

    3.委托,托付。

    entrust;

    令可以寄政。 —— 《国语·齐语》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诸葛亮《出师表》倚南窗以寄傲。 —— 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寄命(委以重任;生命如寄旅,因此比喻短暂的生命);寄付(委托;托付);寄任(指所委托的重要责任;托付重任)

    4.依赖;依附。

    depend on;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 —— 白居易《有木诗》蛮烟瘴雨土卑湿,留我寄命与兹乡。 —— 黄景仁《洞庭行赠大归包川》

    寄命(寄身;托身);寄口(依靠别人生活)

    5.寄放;寄存。

    deposit;

    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 —— 《南史·江淹传》

    寄包(寄存行李;喻指寄宿);寄物(寄存的东西;寄托某件物品作为凭证)

    6.寄托。

    place(hope, etc.)on;

    依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 陶潜《归去来兮辞》先王寄理于竹帛。 —— 《韩非子·安危》

    寄怀(寄托情志;用真诚的心意待人);寄意(寄托情意)

    7.托人递送。

    transmit; send; post; mail;

    女寄言于母。 —— 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寄声(托人口头传达问候);寄外(妻子寄信或他物给丈夫);寄言(寄语、带信);寄奉(敬词。谓通过邮递奉呈)

    形容词

    非亲生的——指亲属 。

    adopted;

    寄儿;寄爹;寄娘;寄女;寄名(旧时迷信将儿童拜在他人名下做义子,叫寄名)

    名词

    1.人物名。

    name;

    寄伪儿啼。(区寄假装像小孩子的啼哭。儿,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像小孩子似的。) ——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翻译官。古代称翻译东方民族语言的官吏 。

    translator;

    寄象(古代指能通传南方与东方语言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寄鞮(古代指能通传东方与西方之语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

    1.暂时的托身。

    《文选•曹丕•燕歌行》:“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佗方?”《聊斋志异•卷三•连琐》:“何居里,久寄此间?”

    2.托付、依附。

    《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寄托。

    3.传达言语、书信、心意等。今多指透过邮递传送。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元•姚燧〈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信、寄邮包、寄语白云。

    1.暂时依附的。

    寄居、寄宿、寄食。

    2.临时委托的。

    寄存、寄卖。

    非亲生关系的。

    寄父、寄母、寄子、寄女。

    1.托付。

    寄托、赋诗寄怀。

    2.传达;透过邮递传送(书信、包裹或财物)。

    邮寄、寄送、寄信。

    3.暂时依托。

    寄居、寄宿、寄养、寄人篱下。

    4.临时委托。

    寄卖、寄售。

    5.非亲生关系的(亲属)。

    寄父、寄母、寄子、寄女。

    6.姓。

    寄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上 部首:宀部

    武英殿刻本: 第680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288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225頁,第18

    唐韻》、《集韻》、《韻會》:居義切;《正韻》:吉器切,𡘋音記。說文》:托也。增韻》:寓也。〈周語〉:國無寄寓。【註】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

    又,〈齊語〉:管子曰:作內政而寄軍令焉。

    又,《廣韻》:附也。增韻》:傳也。禮・王制》:東方曰寄。【註】東方通言之官,謂傳寄東方之言也。

    又,郊遂寄棘,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

    又,《史記・酷吏傳》:請寄無所聽。【註】請寄,猶囑托也。

    又,寄生。草名。

    又,寄居。小蟹名。

    注解

    〔寄〕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上,康熙部首是宀部

    〔寄〕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宀、奇,五行属

    〔寄〕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宀( mián ),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奇声。本义是寄居。

    〔寄〕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ì] ⑴ 托付⑵ 依靠,依附⑶ 托人传送,特指由邮局传递⑷ 认的亲属

    寄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下反切居義切頁碼241頁,第26

    寄託也。从宀奇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四反切堅芰反頁碼617頁,第3行,第3

    寄託也。從宀奇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下反切居義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1363頁,第1許惟賢597頁,第3

    寄託也。

    段注字从奇。奇,異也。一曰不耦也。《言部》曰:託,寄也。《方言》曰:餬託庇寓媵寄也。

    从宀。奇聲。

    段注居義切。古音在十七部。

    白话解释

    寄,讬付。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奇”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作,由「宀」、「奇」二字構成。從宀,示寄託之處所。從奇,聲符,注明音讀。所從「奇」,上體「大」變作「」。篆文承之,所從奇,上體作「」。隸書承自戰國文字,所從奇,上體作「」。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寄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72頁,第12字
    2陳昌治本第603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463頁
    4說文校箋第303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291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1048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787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74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541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86頁,第14字
    11標注說文第298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2455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7475頁【補遺】第17122頁
    14通訓定聲第1958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635頁【崇文】第2537頁
    16說文句讀第978頁
    17古字詁林第六冊,第840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713頁,第3字

    寄字的翻译


    英语:send, transmit, mail; rely on

    德语:abschicken, absenden, verschicken, versenden (V)

    法语:envoyer, expédier, confier, déposer, consigner

    寄的字源字形


    寄(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寄(传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寄(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寄(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寄(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寄(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寄(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寄(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