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逶迤〕也作“委蛇”、“逶迆”、“逶迱”、“逶虵”等。明方以智《通雅•釋詁•謰語》:“逶迤,一作逶蛇、蜲蛇……逶迱、逶迆,各異其連呼,聲義則一也。” ➊ 彎曲連綿貌。《説文•辵部》:“逶,逶迆,衺去之皃。”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四:“逶迆,《古今正字》云:'逶迆,邪行也。’二竝從辵,委、也皆聲也。”漢劉章《四皓紫芝歌》:“莫莫高山,深谷逶迤。”唐高適《燕歌行》:“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四》:“磴道逶迤,軒亭幽寂,餘花殘墨,狼藉蹊間。” ➋ 曲折行進。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法雲寺》:“負荷執笏,逶迤複道,觀者忘疲,莫不歎服。”《紅樓夢》第二十六回:“賈芸隨着墜兒逶迤來至怡紅院中。” ➌ 隱微;宛轉。《後漢書•荀淑傳附荀爽傳論》:“所謂‘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李賢注:“逶迤,曲也。”又《邊讓傳》:“振華袂以逶迤,若遊龍之登雲。”明康海《沜東樂府•賞牡丹》:“醉舞婆娑,笑語逶迤。” ➍ 從容自得貌。《詩•召南•羔羊》“委蛇委蛇”唐陸德明釋文:“《韓詩》作‘逶迤’,云:公正貌。”鄭玄箋:“委蛇,委曲自得之貌。節儉而順,心志定,故可自得也。”晋潘岳《馬汧督誄》:“牧人逶迤,自公退食。”《後漢書•楊震傳附楊秉》:“然逶迤退食,足抑苟進之風。” ➎ 斜列貌。《文選•潘岳〈笙賦〉》:“脩檛内辟,餘簫外逶。”李善注:“逶,逶迤,漸邪之貌。”
形容词
1.(形声。从辵( chuò ),委声。本义:弯曲而绵延不断的样子) 同本义。
winding;
逶,逶迆,袤去之貌。 —— 《说文》望旧邦兮路逶随。 —— 《楚辞·九思·逢尤》
2.秩
逶随(迂曲遥远的样子);逶丽(曲折盘旋的样子)
◎参见“逶迟”、“逶随”、“逶迤”等条。
◎参见【逶迆】。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18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60頁,第6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44頁,第6字
音《唐韻》:於爲切;《集韻》、《韻會》:邕危切;《正韻》:烏爲切,𡘋委平聲。《說文》:逶迤,衺去貌。〈漢郊祀歌〉:票然逝,旗逶蛇。
音《正字通》:逶迤,別作逶迱、𨖿迆、委移、倭侇,載在史傳詩賦者,各家文畫雖異,其音義則同「也」。
〔逶〕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逶〕字拼音是wēi,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委,五行属水。
〔逶〕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委声。本义是弯曲而绵延不断的样子。
〔逶〕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wēi] ⑴ 〔逶迤〕也作“委蛇”、“逶迆”、“逶迱”、“逶虵”等。明方以智《通雅•釋詁•謰語》:“逶迤,一作逶蛇、蜲蛇……逶迱、逶迆,各異其連呼,聲義則一也。” ➊ 彎曲連綿貌。《説文•辵部》:“逶,逶迆,衺去之皃。”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四:“逶迆,《古今正字》云:'逶迆,邪行也。’二竝從辵,委、也皆聲也。”漢劉章《四皓紫芝歌》:“莫莫高山,深谷逶迤。”唐高適《燕歌行》:“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四》:“磴道逶迤,軒亭幽寂,餘花殘墨,狼藉蹊間。” ➋ 曲折行進。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法雲寺》:“負荷執笏,逶迤複道,觀者忘疲,莫不歎服。”《紅樓夢》第二十六回:“賈芸隨着墜兒逶迤來至怡紅院中。” ➌ 隱微;宛轉。《後漢書•荀淑傳附荀爽傳論》:“所謂‘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李賢注:“逶迤,曲也。”又《邊讓傳》:“振華袂以逶迤,若遊龍之登雲。”明康海《沜東樂府•賞牡丹》:“醉舞婆娑,笑語逶迤。” ➍ 從容自得貌。《詩•召南•羔羊》“委蛇委蛇”唐陸德明釋文:“《韓詩》作‘逶迤’,云:公正貌。”鄭玄箋:“委蛇,委曲自得之貌。節儉而順,心志定,故可自得也。”晋潘岳《馬汧督誄》:“牧人逶迤,自公退食。”《後漢書•楊震傳附楊秉》:“然逶迤退食,足抑苟進之風。” ➎ 斜列貌。《文選•潘岳〈笙賦〉》:“脩檛内辟,餘簫外逶。”李善注:“逶,逶迤,漸邪之貌。”
卷别卷二下反切於爲切頁碼第53頁,第38字續丁孫
逶迆,衺去之皃。从辵委聲。
異體蟡
或从虫、爲。
附注王筠釋例:「以逶、蟡為一字,理所難信,小徐《說文》本原無蟡字,葢是古本。」
卷别卷四反切委爲反頁碼第156頁,第1行,第2字述
逶迤,邪去之皃。從辵委聲。
反切………頁碼第156頁,第2行,第1字述
或從虫爲。
卷别卷二下反切於爲切古音第十六、十七部頁碼第289頁,第1字許惟賢第129頁,第10字
逶迆,
段注逗。曡韵。
衺去皃。从辵。委聲。
段注於爲切。十六十七部。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03頁,第9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53頁,第5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28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72頁,第16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67頁,第12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31頁,第7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410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020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353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42頁,第8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73頁,第5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555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2510頁【補遺】第16360頁【後編】第18228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230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55頁【崇文】第61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08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84頁,第3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406頁,第3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93頁,第7字 |
英语:winding, curving; swagger
德语:schwadronieren, stolzierender, wiegender Gang
法语:tortueux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逶,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4892,拼音是(wēi),辶部,共11画,形声字,半包围结构,五行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