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
◎解释、评说事理。
《晋书•卷四五•武陔传》:“文帝甚亲重之,数与诠论时人。”唐•元稹〈解秋〉诗一○首之一○:“我怀有时极,此意何由诠!”
诠释。
名
◎真理。
《淮南子•兵略》:“发必中诠,言必合数。”唐•杜甫〈秋日夔州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诠。”
1.〈书〉详尽解释;阐明(道理等)。
诠释、诠解、诠说、诠以至理之文(《淮南子‧要略》)。
2.〈书〉道理;事物的规律。
真诠、发必中诠,言必合数(《淮南子‧兵略》)。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769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58頁,第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33頁,第1字
音《唐韻》:此緣切;《集韻》、《韻會》:逡緣切;《正韻》:且緣切,𡘋音銓。《說文》:具也。《玉篇》:治亂之體也。《廣韻》:平也。《類篇》:擇言也。又,解喩也。《晉書・武陔傳》:文帝數與詮論。【音義】謂具說事理也。《𨻰書・傅縡傳》:言爲心使,心受言詮。《吳越春秋》:惟夫子詮斯義也。【註】擇言也。杜甫〈秋日詠懷〉詩:衣褐向眞詮。
义又,《淮南子・詮言訓》〔註〕:詮,就也。就萬物之指,以言其徵,事之所謂,道之所依也。
义又,《金史・選舉志》:凡會試,詮讀官二員。
〔詮〕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詮〕字拼音是quá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全。
〔詮〕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uán] ⑴ 见“诠”。
卷别卷三上反切此緣切頁碼第71頁,第5字續丁孫
具也。从言全聲。
卷别卷五反切七沿反頁碼第200頁,第3行,第1字述
具也。從言全聲。
鍇注臣鍇曰:「具記言也。」
卷别卷三上反切此緣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371頁,第1字許惟賢第167頁,第2字
具也。
段注《淮南書》有《詮言訓》。高注曰:詮,就也。就萬物之指以言其徵。事之所謂。道之所依也。故曰詮言。《欠部》欥下曰:詮䛐也。然則許意。謂詮解。
从言。全聲。
段注此緣切。十四部。
诠,周详地解释说明。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全”作声旁。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從言、全聲,楷書同。字從「言」,表示是與言語有關的動作;從「全」為聲符,不兼義,依《說文》,「全」字本義為「完也」,即「完全、完整」之義,與「詮」義無關。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41頁,第7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201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62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96頁,第6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91頁,第5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318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553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299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475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57頁,第35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96頁,第15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725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2973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056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98頁【崇文】第78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76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三冊,第27頁,第1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257頁,第9字 |
英语:explain, expound, comment on
德语:darlegen, erklären, kommentieren (S)
法语:expliquer, commenter, annoter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詮,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8A6E,拼音是(quán),言部,共13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