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蘮蒘:一种草,似芹,可食。
《尔雅•释草》:“蘮蒘,窃衣。”晋•郭璞•注:“似芹,可食。子大如麦,有毛,著人衣。”
◎参见【蘮蒘】。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06頁,第1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48頁,第1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17頁,第10字
音《唐韻》:汝余切;《集韻》:女居切,𡘋音挐。《玉篇》:草也。《爾雅・釋草》:蘮蒘竊衣。【註】似芹,可食,子大如麥,著人衣。
音又,《廣韻》:女加切,音拏 —— 義同。
〔蒘〕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蒘〕字是多音字,拼音是rú、ná,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挐。
〔蒘〕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rú] ⑴ 〔蘮~〕见“蘮”。㈡ [ná] ⑴ 〔蕏~〕见“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蒘,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8498,多音字,拼音是(rú 或 ná),艹部,共13画,上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