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石部
武英殿刻本: 第1981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827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786頁,第1字
古文: 𥐘
音《唐韻》、《集韻》、《正韻》常隻切;《韻會》常亦切,𡘋音碩。《增韻》:山骨也。《釋名》:山體曰石。《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小石。楊泉《物理論》: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春秋說題詞》: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
义又,樂器,八音之一。《書・益稷》擊石拊石。【註】石,磬也。
义又,樂聲不發揚亦曰石。《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註】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
义又,堅也。《前漢・揚雄傳》石畫之臣:〔師古註〕言堅固如石。亦作碩。
义又,星亦稱石。《左傳・僖十六年》:隕石于宋五,隕星也。
义又,量名。十斗曰石。《前漢・食貨志》:夫治田百畮,歲收畮一石半,爲粟百五十石。又,官祿秩數稱石。師古曰:漢制,三公號稱萬石,以下遞減至百石。
义又,粗布皮革之數亦稱爲石。《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义又,水亦稱石。《水經注》:河水濁,淸澄一石水六斗泥。
义又,酒亦稱石。《史記・滑稽傳》: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义又,衡名。百二十斤爲石。《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註】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禮・月令》:仲春鈞衡石。《前漢・律歷志》:石者,大也,權之大者。
义又,州名。《廣韻》:秦伐趙取離石,周因邑以名州。
义又,姓。《左傳》:衞大夫石碏。又,複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
音又,叶常義切,音嗜。宋玉〈高唐賦〉: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却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
音又,叶石若切,音杓。《楚辭・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惡;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又〈招魂〉: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礫石些。
音又,叶七各切,音錯。郭璞《爾雅贊》:鰒似蛤,有鱗無殻;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八。
〔石〕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石部。
〔石〕字是多音字,拼音是shí、dàn,独体字,可拆字为丆、口,五行属金。
〔石〕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是山石。
〔石〕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í] ⑴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⑵ 指石刻。⑶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⑷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⑸ 姓。⑹ 中国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的简称。⑺ 中文部首。⑻ 在秦朝和汉朝时作为质量单位使用(亦可训读为dàn)。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一石为一百二十斤。汉代一斤大约有258.24克,一石大概为31千克。㈡ [dàn] ⑴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
英语:(same as 石) rocks; stones; minerals, etc.
䂖,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Unihan编码U+4096,多音字,拼音是(shí 或 sì),石部,共6画,半包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