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虜的意思




    拼音:lu 声调:lǔ 怎么读虜朗读
    总笔画:13 画 部首:虍 部
    部外笔画:6 画 结构:半包围结构
    五笔:HALL 86 、 HLEE 98 仓颉:YPWKS
    郑码:IHKY 四角:21227
    统一码:6
    笔顺:[2153152512153] 竖、横、横撇/横钩、撇、横、竖弯钩、竖、横折、横、竖、横、横折钩、撇

    虜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基本解释


    俘獲。~獲。俘~。(➊打仗時捉住敵人;➋打仗時捉住的敵人)。

    俘獲的人。

    中國古代對北方外族的貶稱。

    详细解释


    1.形聲。从力,从毌( guàn ),虍( hū )聲。「毌」即「貫」字,是穿錢用的繩索。這裏表示用繩索拘捕的意思。本義:俘獲。

    2.同本義。

    take prisoner; capture;

    虜,獲也。 —— 《說文》獻民虜者操右袂。 —— 《禮記·曲禮》。注:「軍所獲也。」且爲所虜。 —— 《史記·項羽本紀》虜楚將 屈匄。 ——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虜趙王。 —— 《戰國策·燕策》

    3.亦指虜掠、抄掠。

    rob;

    珠柙離丘體,珍寶見剽虜。 —— 張載《七哀》匈奴虜略千餘人及畜產而去。 —— 《史記·韓長孺列傳》

    虜掠(虜獲掠奪);虜奪(虜掠搶奪);虜暴(殘害暴虐他人,一如奴隸);虜略(虜獲掠奪)

    名词

    1.俘虜。

    captive;

    乘奔逐北,斬首捕虜十餘萬。 —— 《鹽鐵論·誅秦》吾屬今爲之虜矣! —— 《史記·項羽本紀》爲降虜手蠻夷。 —— 《漢書·李廣蘇建傳》爲奔亡之虜。 —— 南朝樑· 丘遲《與陳伯之書》乞爲囚虜。 —— 宋· 蘇軾《教戰守》

    虜囚(俘虜);虜役(奴役);虜伏(如俘虜一樣降服)

    2.奴僕。

    slave;

    雖臣虜之勞不苦於此矣。 —— 《韓非子·五蠹》

    虜役(奴僕);虜使(役使之如奴隸)

    3.指敵人;叛逆。

    enemy; betrayer;

    則直前詬虜帥失信。 ——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虜塵(指敵寇或叛亂者的侵擾)

    4.古時對北方外族或南方人對北方人的蔑稱。

    non-Han nationalities living in the North and West in ancient times;

    詬虜帥失信。 —— 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奉西北之虜。 —— 宋· 蘇軾《教戰守》

    虜人(胡人);虜民(胡族的人民); 虜廷(胡虜的朝廷); 虜使(胡虜的使臣)

    1.捉住、擒获。

    《说文解字•毌部》:“虏,获也。”《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

    2.抢夺、掠取。

    《史记•卷一○八•韩长孺传》:“匈奴虏略千余人及畜产而去。”晋•张载〈七哀诗〉二首之一:“珠柙离玉体,珍宝见剽虏。”

    1.争战中俘获的敌人。

    《诗经•大雅•常武》:“铺敦淮𣸣,仍执丑虏。”

    俘虏。

    2.奴隶、仆人。

    《韩非子•说难》:“伊尹为宰,百里奚为虏。”《史记•卷八七•李斯传》:“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

    3.对敌人轻蔑的称呼。

    宋•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词:“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喻世明言•卷三十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官府只虑我北去通虏,决不疑在近地。”

    (一)之又音。

    1.擒获;捉住。

    虏获、俘虏敌兵多人。

    2.打仗时捉住的敌人。

    一朝(ㄓㄠ zhāo)为虏、活捉三名俘虏。

    3.抢夺;掠取。

    虏夺、奸淫虏掠。

    4.〈书〉对敌人的蔑称。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宋‧苏轼〈念如娇‧大江东去〉词)。

    5.〈书〉奴隶;仆人。

    伊尹为宰,百里奚为虏(《韩非子‧说难》)。

    虜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虍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73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1074頁,第13

    標點整理本: 第1047頁,第12

    唐韻》:郎古切;《集韻》、《韻會》:籠五切,𡘋音魯 —— 虜掠也。漢書》晉灼〔註〕:生得曰虜,斬首曰獲。

    又,地名。水經注》:淄水又東逕臨淄縣故城,其外郭卽晉獻公所徙臨淄城也,世謂之虜城。

    六書正譌》:生得者,則以索貫而拘之,故字从毌、从力。俗从男,非。

    注解

    〔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虍部

    〔虜〕字拼音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虍、毌、力、;、虍、男

    〔虜〕字造字法是形聲。从力,从毌( guàn ),虍( hū )聲。「毌」即「貫」字,是穿錢用的繩索。這裏表示用繩索拘捕的意思。本义是俘獲。

    〔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ǔ] ⑴ 俘獲⑵ 俘獲的人。⑶ 中國古代對北方外族的貶稱。

    虜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上反切郞古切頁碼224頁,第2

    異體虜

    虜獲也。从毌从力,虍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三反切勒古反頁碼572頁,第2行,第2

    虜獲也。從毌,從力,從虍聲。

    鍇注臣鍇按:《春秋左傳》原軫曰:「武夫力而拘諸原。」故從力。毌,穿之也。獲者以索拘之,故《齊國書》曰:「人尋約󰊚髪短。」謂將以繩系之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上反切郞古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263頁,第1許惟賢554頁,第1

    虜獲也。

    段注《公羊傳》。爾虜焉。故凡虜囚亦曰纍臣。謂拘之以索也。於毌義相近。故从毌。

    从毌。从力。

    段注《左傳》曰:武夫力而拘諸原。

    虍聲。

    段注郞古切。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从毌者,因虜須以索毌之,勿使逃也。

    从毌,因虜須以索毌之,勿使逃也。

    白话解释

    虜,捕获。字形采用“毌、力”会义,“虍”是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盧」字作「」、「」等形,像盧之形,為獨體象形。後在象形之上加注「虍」聲,作「」、「」等形,〈石鼓文〉「」字所從之「虜」,即以加「虍」聲之「虜」為聲符。參稽「盧」字字源,「虜」字構形當是「從力、盧聲」,從立以表征戰,從盧以表音讀,六書屬於形聲。戰國楚簡「盧」字,與篆文構形相同,所從「田」形已訛變為「毌」,《說文‧虍部》:「獲也。从毌、从力,虍聲。」從毌、從力,會合憑藉武力以繩索毌拘俘虜;從虍,表示音讀,聲符不示義,本義為俘獲,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兼形聲。教育部標準字作「虜」,規範字作「虏」,「虜」改為「虏」,是部分省略。

    虜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41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565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435頁
    4說文校箋第284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272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981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682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59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447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74頁,第3字
    11標注說文第280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2284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7031頁【補遺】第17055頁
    14通訓定聲第1572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594頁【崇文】第2373頁
    16說文句讀第910頁
    17章授筆記第293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539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675頁,第3字

    虜字的翻译


    英语:to capture, imprison, seize; a prison

    德语:gefangen nehmen, gefangennehmen [alt]

    法语:capturer, piller, prisonnier, esclave

    虜的字源字形


    虜(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虜(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虜(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虜(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虜(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虜(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虜(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虜(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虜(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虜(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