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a。象声词,形容喘气的声音;b。象声词,形容某些动物的叫声。
②吵,乱说话。
动词
◎嘘气;喘气。
make a din;
众口同一咻。 —— 清· 黄遵宪《纪事》
咻气(呼气;喘气)
◎形容喘气声或某些动物的叫声 crying and breathing。一般叠用。
草中咻咻有寒兔,孤隼下击千丈驰。 —— 苏轼《江上值雪》
咻咻。
动
◎喧嚷、吵闹。
《孟子•滕文公下》:“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唐•柳宗元〈六逆论〉:“明者慨然将定其是非,则拘儒瞽生相与群而咻之,以为狂为怪。”
状
1.形容喘气声或动物的叫声。
宋•苏轼〈江上值雪〉诗:“草中咻咻有寒兔,孤隼下击千夫驰。”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其一往来窗外,气咻咻然,至鸡鸣乃寂。”
2.形容箭或炮竹发射的声音。
只听见咻的一声,箭已落在靶的正中心。
◎参见“噢咻”条。
1.拟声词:(1)模拟箭或炮竹发射的声音。
只听咻的一声,一箭射中有红色记号的柳叶、霎时咻咻声大作,蜂炮满天乱窜。
2.拟声词:(2)模拟喘气的声音。
气喘咻咻。
3.〈书〉喧闹;扰乱。
一傅众咻。
1.拟声词。模拟呼痛的声音。
噢咻!。
2.〈书〉温暖;温和。
山川之所习,风气之所咻(宋‧苏轼〈策别〉)。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35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188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5頁,第12字
音《廣韻》:况羽切;《集韻》、《韻會》:火羽切,𡘋音詡。《玉篇》:噢咻,痛念之聲。《廣韻》:噢咻,病聲。《集韻》:或省作休。
音又,《正韻》:讙也。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虛尤切,音休。《廣韻》:口病聲也。《集韻》或作喣。
义又,《孟子》:衆楚人咻之㊟〔「衆」,原文作「众」〕。【註】咻之者,嚾也。
音又,《集韻》:虛交切,音詨 —— 與烋同。詳火部烋字註。
音又,《集韻》、《類篇》𡘋吁句切,音煦 —— 與呴同。詳呴字註。
〔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咻〕字拼音是xi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休,五行属金。
〔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iū] ⑴ 〔~~〕a。象声词,形容喘气的声音;b。象声词,形容某些动物的叫声。⑵ 吵,乱说话。
英语:shout
德语:herausrufen
法语:cri, crier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咻,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4218,拼音是(xiū),口部,共9画,形声字,左右结构,五行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