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笏。
名词
◎大圭。古代天子所持的玉笏,其形制因时而异 jade tablet珽,大圭,长三尺。抒上,终葵首。——《说文》天子搢珽方正于天下也。即考工玉人之大圭。——《礼记·玉藻》
名
◎大圭。古代天子上朝所执的玉版。
《说文解字•玉部》:“珽,大圭。长三尺,抒上,终葵首。”《资治通鉴•卷一七一•陈纪五•宣帝太建四年》:“护既入,如帝所戒读酒诰;未毕,帝以玉珽自后击之,护踣于地。”
◎〈书〉玉笏,古代帝王手持的玉制长板。
护既入,如帝所戒读酒诰;未毕,帝以玉珽自后击之,护踣于地(《资治通鉴‧卷一七一‧陈纪五‧宣帝太建四年》)。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玉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50頁,第13字
同文書局本: 第732頁,第19字
標點整理本: 第684頁,第18字
音《唐韻》:他鼎切。《韻會》:他頂切;《正韻》:徒鼎切,𡘋音挺。《廣韻》:玉名。《博雅》:珽,笏也。《左傳・桓二年》:袞冕黻珽。【註】珽,玉笏也。《禮・玉藻》:天子搢珽,方正於天下也。【註】笏也,珽之言挺然無所屈也。謂之大圭,長三尺,杼上終葵首。終葵首者,於杼上又廣其首,方如椎頭,是謂無所屈,後則恆直。《相玉書》曰:珽玉六寸,明自照。
义又,人名。唐有姚珽。
音又,《集韻》:湯丁切,音聽 —— 大圭,長尺二寸。
义《集韻》或作珵。毛氏曰:俗作𭹆,誤。
〔珽〕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玉部。
〔珽〕字拼音是tǐ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廷,五行属火。
〔珽〕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ǐng] ⑴ 玉笏。
卷别卷一上反切他鼎切頁碼第8頁,第5字續丁孫
大圭。長三尺,抒上,終葵首。从玉廷聲。
卷别卷一反切………頁碼第45頁,第2行,第1字述
大圭,長三尺。抒上,終葵首。從玉廷聲。
鍇注臣鍇曰:「抒取上謂削取其上也。齊語椎謂之終葵其上,作椎形,象無所屈撓也。晉祖曰(下缺)」
卷别卷一上反切他鼎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49頁,第2字許惟賢第20頁,第5字
大圭。長三尺。抒上。終葵首。
段注見《玉人》。注曰:王所搢大圭也。或謂之珽。終葵,椎也。爲椎於其杼上。明無所屈也。杼,殺也。按《玉藻》謂之珽。注云:此亦笏也。珽之言挺然無所屈也。《典瑞》曰王晉大圭以朝日,《魯語》曰天子大采朝日,《管子》曰天子執玉笏以朝日皆謂此。司馬相如賦有晁采。晁古朝字。朝采卽朝日之大采也。長三尺。博三寸。葢自其中已上殺之。其殺六分而去一。至其首則仍博三寸而方之。鄭云:方如椎頭是也。珽王逸引相玉書作珵。抒今《周禮》作杼。《玉藻》注同。杼是也。
从王。廷聲。
段注他鼎切。十一部。
挺然無所屈也。笏,古只有忽字。
挺然無所屈也。王所執之笏。(笏,古只用忽。)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5頁,第5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30頁,第6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46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1頁,第10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9頁,第16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33頁,第5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57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53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48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6頁,第16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9頁,第5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98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262頁【補遺】第16177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486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32頁【崇文】第12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33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17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一冊,第267頁,第2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42頁,第7字 |
英语:jade tablet
德语:Zepter (S)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珽,通用规范汉字,三级汉字,序号6933,拼音是(tǐng),王部,共10画,形声字,左右结构,五行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