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剺的意思



    剺

    拼音:li 声调:lí 怎么读剺朗读
    总笔画:13 画 部首:刀 部
    部外笔画:11 画 结构:半包围结构
    五笔:FITV 86 、 FTDV 98 仓颉:JKMSH
    郑码:BDGY 四角:58227
    统一码:11
    笔顺:[1123431341353] 横、横、竖、撇、点、撇、横、撇、捺、横、撇、横折钩、撇

    基本解释


    割;划开。

    详细解释


    动词

    割;划开 。

    scrape with a knife;

    剺面(以刀划面);剺耳(割耳流血);剺栎(分别节制貌) 【漢典】。

    割、划。

    唐•杜甫〈哀王孙〉诗:“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新唐书•卷二○七•宦者传上•杨思勗传》:“所得俘,必剥面、剺脑、褫发皮以示人。”

    〈书〉割;划。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唐‧杜甫〈哀王孙诗〉)。

    剺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刀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1頁,第15

    同文書局本: 第143頁,第24

    標點整理本: 第71頁,第20

    唐韻》:里之切;《集韻》、《韻會》:良脂切,𡘋音棃。說文》:劃也。从刀,𠩺聲,《玉篇》:剝也。

    又,《韻會》:通作黎。後漢・耿恭傳》:黎面流血。【註】卽剺字。

    又,與棃通。淮南子・齊俗訓》:伐楩枏而剖棃之。

    集韻》或作剓。

    注解

    〔剺〕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刀部

    〔剺〕字拼音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𠩺、刀

    〔剺〕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í] ⑴ 割;划开。

    剺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四下反切里之切頁碼135頁,第32

    𠞲

    異體

    𠞲剥也。劃也。从刀𠩺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八反切利之反頁碼350頁,第6行,第2

    𠞲剝也,劃也。從刀𠩺聲。

    鍇注臣鍇按:史,匈奴剺面不哀。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四下反切里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720頁,第2許惟賢320頁,第5

    𠞲剝也。

    段注《方言》。劙,解也。劙與剺雙聲義近。

    劃也。

    段注此別一義。當言一曰:按玄應書引《三蒼》云:剺,劃也。《文部》曰:𣁟,微畫也。音同義近。

    从刀。𠩺聲。

    段注里之切。一部。

    剺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69頁,第15字
    2陳昌治本第361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279頁
    4說文校箋第179頁,第21字
    5說文考正第169頁,第19字
    6說文今釋第607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1067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248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887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08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176頁,第15字
    12說文注箋第1388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4661頁【補遺】第16694頁
    14通訓定聲第741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362頁【崇文】第1445頁
    16說文句讀第533頁
    17古字詁林第四冊,第563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445頁,第9字

    剺字的翻译


    英语:mark

    德语:beachten, anstreichen

    剺的字源字形


    剺(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剺(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剺(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