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古代垂覆在帽子前后的饰物。
《玉篇•糸部》:“𫄧,冕前后垂。”《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衡紞纮𫄧。”
动
◎拖延、延缓。
《吕氏春秋•审分览•勿躬》:“若此则形性弥羸,而耳目愈精;百官慎职,而莫敢愉𫄧。”
1.〈书〉古代垂覆在冠冕前后的装饰物。
带裳幅舄,衡紞纮𫄧(《左传‧桓公二年》)。
2.〈书〉迁延;延缓。通“延”。
百官慎职,而莫敢愉𫄧(《吕氏春秋‧审分览‧勿躬》)。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14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926頁,第7字
標點整理本: 第888頁,第13字
音《廣韻》:以然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然切,𡘋音延。《玉篇》:冕前後垂覆也。《左傳・桓二年》:衡紞紘綖。【註】綖,冠上覆。【疏】冕以木爲幹,以𤣥布衣其上謂綖。
义又,通作延。《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註】延,冕上覆也。【釋文】《字林》作綖。
音又,《集韻》、《韻會》𡘋以淺切,音演 —— 義同。
音又,《集韻》:延面切,音衍 —— 義同。
音又,《集韻》:私箭切,音線 —— 綫,或从延。
〔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綖〕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án、xi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延。
〔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án] ⑴ 古代覆盖在帽子上的一种装饰物。⑵ 古通“延”,延缓;松懈:“百官慎职而莫敢愉(偷)~。”㈡ [xiàn] ⑴ 古同“线”。
英语:the hanging flap in the front of a hat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綖,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7D96,多音字,拼音是(yán 或 xiàn),糹部,共12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