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
1.古代丧服之一。去冠,用布包裹发髻。亦指用这种丧服。
a kind of mourning apparel;
使太子絻,八人衰緻,伪自卫逆者。 —— 《左传》。杜预注:“絻者,始发丧之服。”
2.吊丧人所执的绋(引棺索)。
coffin rope;
齐侯唁 公于野井。 —— 《公羊传》。 汉· 何休注:“吊所执绋曰絻。”
3.通“冕( miǎn )”。礼冠。
hat;
夫端衣玄裳,絻而乘路者,志不在于食荤。 —— 《荀子·哀公》郊之麻絻。 —— 《史记·礼书》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11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924頁,第23字
標點整理本: 第886頁,第26字
音《廣韻》:亾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𡘋音問。《玉篇》:喪服。或作免。《儀禮・士喪禮》:衆主人免于房。【註】今文免皆作絻。《左傳・哀二年》:使大子絻。【註】絻,始發喪之服。
义又,弔所執紼也。《公羊傳・昭二十五年》齊侯唁公于野井〔註〕:弔所執紼曰絻。
音又,《集韻》:美辨切,音免 —— 冕,或作絻。《史記・禮書》:郊之麻絻。【註】絻,亦作冕。《荀子・正名篇》:乗軒戴冕。【註】絻,與冕同。
音又,《集韻》:無販切,音萬 —— 𦂔,省作絻,引舟繂。
音又,《廣韻》:母官切;《集韻》:謨官切,𡘋音瞞 —— 連也。
〔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絻〕字是多音字,拼音是miǎn、wèn、mán、w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免。
〔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miǎn] ⑴ 古同“冕”。㈡ [wèn] ⑴ 古代吊丧时去冠,用布包裹发髻:“使太子~。”⑵ 吊丧的人所执的绋。㈢ [mán] ⑴ 连。㈣ [wàn] ⑴ 牵引船的绳索。
卷别卷七下反切亡辡切頁碼第249頁,第6字續丁孫
異體冕
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瑬、紞纊。从冃免聲。古者黃帝初作冕。
冕或从糸。
卷别卷十四反切美選反頁碼第639頁,第7行,第1字述
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瑬纊紞。從冃免聲。古者,黃帝初作冕。
鍇注臣鍇曰:「冕,冠上加之也。長六寸,前狹圎後廣方,朱綠塗之前後,邃延斿,其前垂珠也。俯仰逶迤,如水之流也。纊紞,黃色也。以黃緜綴冕兩㫄,下係玉瑱。又謂之珥,細長而銳,若筆頭以屬耳中。無作聰明亂舊章,虚己以待人之意也。《史記》曰:黃帝始作軒冕,故曰軒轅。《靈光殿賦》曰『炳煥可觀,黃帝唐虞。軒冕以庸,衣裳有殊』是也。」
反切………頁碼第640頁,第3行,第1字述
或從系作。
鍇注臣鍇按:《論語》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純,謂以絲衣冕也。故從糸。《韓詩外傳》曰:「黃帝純以拜鳳皇。」及《管子》皆作此絻字也。
卷别卷七下反切亡辨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1413頁,第1字許惟賢第619頁,第1字
大夫㠯上冠也。
段注冠下曰:弁冕之摠名。渾言之也。此云冕者,大夫以上冠。析言之也。大夫㠯上有冕則士無冕可知矣。《周禮》。王之五冕皆玄冕朱裏延紐。五采繅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筓朱紘。諸侯之繅斿九就。琘玉三采。其餘如王之事。繅斿皆就。戴先生曰:實六冕而曰五冕者,陳采就玉之數止於五也。亦以見服自十二章至一章而六。冕璪自十二旒至三旒而五。其天子大裘之冕無旒也。槩舉諸侯又申之曰繅斿皆就者,明九旒至於三旒。其就數九。公侯伯子男無降差同也。
䆳延垂𡏬紞纊。
段注䆳,深遠也。延者,鄭云冕之覆。《周禮・弁師》。王之五冕。皆玄冕朱裏延紐。謂延上玄下朱。以表裏冕版也。古者以三十𦫵布爲之。故《尙書》、《論語》謂之麻冕。用三十𦫵布。上玄下朱爲延。天子至大夫所同也。其字《左傳》作綖。垂瑬,詳《玉部》瑬下。紞纊,《糸部》曰:紞者,冕冠塞耳者也。按紞所以懸瑱也。瑱亦謂之纊。詳《糸部》紞下。據許紞系於延左右。據《周禮》注。王后之祭服有衡垂於副之兩旁當耳。其下以紞懸瑱。是專謂后服也。然《左傳》。衡紞紘綖。昭其度也。似男子有衡簪於冕覆而系紞。
从冃。免聲。
段注亡辨切。按古音當在十三部。讀如問。許書無免字。而俛勉字皆免聲。葢本有免篆而佚之。或曰古無免兔之分。俗強分別者,非也。冕之義取前俯。則與低頭之俛關通。
古者黃帝初作冕。
段注《大平御覽》引《世本》曰:黃帝作旃冕。宋衷注云:通帛曰旃。應邵曰:周始加旒。《周易・𣪠辭》曰: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葢取諸乾坤。
冕或从糸作。
段注从糸作者,謂冕延用三十𦫵布也。《周禮》曰:玄冕朱裏。謂玄表朱裏。注云:冕延之覆在上。是以名焉。延之覆猶云延之表也。是以名焉者,釋經文玄冕之冕字也。以其冣居上。故專得冕名也。覲禮注云:今文冕皆作絻。許或之者,許意從古文也。亦見《管子》、《荀卿子》及《封禪書》。
大夫以上之冠也。漢時冕制尚多,大夫以上皆冠之,不專為皇冠。後人以冕專為皇冠。今則東、西學生皆冠冕矣。
大夫以上冠也。此為中國所特有。今稱外國帝王之「加冕」,實不適也。
冕,大夫以上的官员所佩戴的礼帽。冕的覆版很长,垂下玉瑬,两侧悬挂充塞两耳的瑱玉。字形采用“冃”作边旁,用“免”作声旁。 古昔时代黃帝最早发明了冕。“絻”,这是“冕”的异体字,字形采用“糸”作边旁。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489頁,第5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624頁,第6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478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315頁,第5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01頁,第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084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850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859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598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93頁,第6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310頁,第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542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7703頁【補遺】第17148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255頁,第5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660頁【崇文】第263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014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321頁,第5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七冊,第99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738頁,第2字 |
英语:mourning
德语:Hut, Schirm (eines Pilzes) (S, Bio)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絻,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7D7B,多音字,拼音是(miǎn、wèn、mán 或 wàn),糹部,共13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