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入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8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6頁,第13字
標點整理本: 第53頁,第15字
古文: 㒳
音《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𡘋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三才」,〈繫辭〉作「三材」,〈說卦〉作「三才」〕。
义又,《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
义又,《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
义又,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
义又,《玉篇》:二十四銖爲兩。
义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
义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
义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填胸,名曰假兩。
音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𡘋良去聲。《詩・召南》:百兩御之。
〔兩〕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入部。
〔兩〕字拼音是liǎ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一、㒳、!、、𠓜。
〔兩〕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iǎng] ⑴ 见“两”。
英语:two, both, pair, couple; a tael, ounce
両,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4E21,拼音是(liǎng),一部,共6画,上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