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矛部
武英殿刻本: 第1965頁,第13字
同文書局本: 第822頁,第18字
標點整理本: 第781頁,第15字
音《廣韻》:所角切;《集韻》、《韻會》、《正韻》:色角切,𡘋音朔。《博雅》:矛也。《釋名》:矛長丈八尺曰矟,馬上所持,言其矟矟便殺也。《晉書・劉邁傳》:桓敬道戲馬㕔事前,以矟擬殷仲堪。邁謂敬道曰:馬矟有餘,精理不足。《宋史・儀衞志》:矟,長矛也。木刃黑質盡雲氣。
义又,䂍矟,唐金吾將軍執之。宋制,鹵簿出則八枚前導。
义又,王羲之〈題衞夫人筆陣圖〉:紙者,陣也;筆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硏者,城池也;心意者,將軍也。
义《集韻》亦作槊、鎙。
〔矟〕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矛部。
〔矟〕字拼音是shuò,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矛、肖。
〔矟〕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uò] ⑴ 古同“槊”,长矛:“元吉执~跃马,志在刺之。”
英语:lance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矟,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77DF,拼音是(shuò),矛部,共12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