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曽的意思



    曽

    拼音:ceng 声调:zēng,céng 怎么读曽朗读
    总笔画:11 画 部首:日 部
    部外笔画:7 画 结构:上中下结构
    五笔:ULJF 仓颉:CWA
    郑码:UDKK 四角:80606
    统一码:7
    笔顺:[43251212511] 点、撇、竖、横折、横、竖、横、竖、横折、横、横

    基本解释


    同“”。

    隶楷通行字形、日本新字体。

    曽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上 部首:曰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00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503頁,第3

    標點整理本: 第450頁,第12

    唐韻》:昨稜切;《集韻》、《韻會》:徂稜切,𡘋音層。說文》:詞之舒也。从八、从曰,𡆧聲。九經字樣》:曾从𡆧𡆧,古文窻字。下从曰,上从八,象氣之分散也。經典相承,隷省作曾。詩・大雅》:曾莫惠我師。論語》:曾是以爲孝乎。孟子》:爾何曾比予於是。

    又,《廣韻》:經也。增韻》:嘗也。韻會》:乃也、則也。

    又,與層通。後漢・張衡傳》登閬風之曾城兮,《文選》作層城。

    又,《廣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𡘋音增。書・武成》:惟有道曾孫周王發。爾雅・釋親》:王父之考爲曾祖,孫之子爲曾孫。【註】曾,猶重也。

    又,《左傳・襄十八年》: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註】曾臣,猶末臣。【疏】曾祖、曾孫者,曾爲重義。諸侯之於天子,無所可重;曾臣猶末臣,謙𤰞之意耳。

    又,《楚辭・九歌》:翾飛兮翠曾。【註】曾,舉也。

    又,與橧同。禮・禮運》:夏則居橧巢。【釋文】橧,本又作曾。

    又,與增同。孟子》:曾益其所不能。孫奭《音義》:曾,當讀作增。

    又,姓。姓氏急就篇》:曾氏出於鄫,姒姓,莒滅鄫,子孫在魯者別爲曾氏。孫奕《示兒編》:曾字除人姓及曾孫外,今學者皆作層字音讀,然經史𡘋無音,止當音增。韻會》:今詳曾字有音者,合從本音,餘無音者從層音,亦通。

    注解

    〔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上,康熙部首是曰部

    〔曾〕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ēng、cé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丷、𭥴、;、八、𭥴,五行属

    〔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ēng] ⑴ 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⑵ 同“增”,增加。⑶ 竟,简直,还( hái ):“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⑷ 姓。 [céng] ⑴ 尝,表示从前经历过⑵ 同“层”,重( chǒng )。

    曽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上反切昨稜切頁碼35頁,第7

    曾詞之舒也。从八从曰,𡆧聲。

    附注楊樹達《釋曾》:「曾从曰,从𡆧,从八,盖口气上出穿𡆧而散越也。……口气上出穿𡆧而散越,故訓為語之舒。」于省吾《釋𬎿》:「𬎿即曾之初文。……古文曾字無从𡆧从曰者,許說失之。」

    附注《說文新證》:「朱芳圃以為即甑的初文。金文因作為國名,所以在下部加『口』形;又兩耳與器體分離,『口』形中加飾筆作『甘』形,遂為後世所本。」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三反切前増反頁碼114頁,第6行,第1

    曾辭之舒也。從八,從曰𡆧聲。

    鍇注臣鍇按:《詩》曰:「曾是掊克。」緩气言之,故曰舒。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上反切昨棱切古音第六部頁碼193頁,第1許惟賢85頁,第7

    曾䛐之舒也。

    段注《曰部》曰:󵦣,曾也。詩󵦣不畏明,胡󵦣莫懲。毛,鄭皆曰:󵦣,曾也。按曾之言乃也。詩曾是不意,曾是在位,曾是在服,曾是莫聽,《論語》曾是以爲孝乎,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孟子》爾何曾比予於管仲,皆訓爲乃則合語氣。趙注《孟子》曰:何曾猶何乃也。是也。是以㬱訓爲曾。㬱不畏明者,乃不畏明也。皇侃《論語》疏曰:曾猶嘗也。嘗是以爲孝乎。絶非語氣。葢曾字古訓乃。子登切。後世用爲曾經之義。讀才登切。此今義今音。非古義古音也。至如曾祖,曾孫,取增益層絫之意。則曾層皆可讀矣。

    从八。从曰:

    段注从八者,亦象氣之分散。

    𡆧聲。

    段注𡆧者,囱古文。囱在九部。此合韵之理也。昨棱切。六部。昨當爲作。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乃,古讀仍,故通。

    後作怎,曾經當作嘗,雙聲,故轉用耳。

    古乃讀如仍,仍、曾同部,故曾得訓乃,曾訓嘗,雙聲假借,曾祖,曾孫之曾,即層字之借,俗作怎。

    古讀如仍,仍、曾同部,故曾訓乃。曾、嘗雙聲相假借,何曾,何嘗也,曾祖,曾孫字即層字。(今作怎)。

    白话解释

    曾,虚词中表示舒缓语气的助词。字形采用“八、曰”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曾」作,為「甑」的初文,下像炊器箅孔,上像炊氣上出。金文〈中甗〉「使于曾」,猶承甲骨文構形作,後因假借為方國名,轉注為「曾」字,保留其本義,其下添加「口」形作,或於更添短橫作「曰」作,後為篆文所本。「曾」本像炊器之飯甑,上如鼎,下如鬲,上盛飯,下盛水,中置竹箅,用以蒸食。「田」、「」形正像蒸飯之「飯箅」。且因「甑」不能單用,須架在釜或鬲上,從「曾」的字多有累加、增益的意思。後來「曾」再次被假借作語氣詞,故轉注為從「瓦」、「曾」聲的「甑」字,保留其本義。《說文‧八部》:「曾,詞之舒也。从八、从曰,聲。」《說文》認為由曰、八,會合氣從口出,以為聲符,表示音讀,本義是表示舒緩之語氣詞。在六書中屬於異文形聲兼會意。實則「曾」是「甑」的本字,本義是古代炊器的飯甑。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曾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4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102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92頁
    4說文校箋第46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39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138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262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6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15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6頁,第7字
    11標注說文第45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364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960頁【補遺】第16274頁
    14通訓定聲第274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10頁【崇文】第437頁
    16說文句讀第136頁
    17說文新證第81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55頁,第5字
    19古字詁林第一冊,第626頁,第2字
    20古字釋要第102頁,第4字

    曽字的翻译


    英语:already; sign of past

    曽的字源字形


    曽(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曽(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曽(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曽(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曽(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曽(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曽(篆书·春秋·石鼓文) 春秋 篆书 石鼓文

    曽(金文·战国·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曽(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曽(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曽(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曽(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曽(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曽(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曽(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曽(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曽(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曽(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曽,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66FD,多音字,拼音是(zēng 或 céng),日部,共11画,上中下结构。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笔画数搜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3 44 46 48 52 64
大家正在查
爧的意思
𩷵的意思
芷的意思
蠩的意思
裴的意思
𪋻的意思
䌤的意思
舳的意思
𧺅的意思
蹠的意思
皸的意思
尊的意思
㿘的意思
運的意思
膣的意思
鱡的意思
躧的意思
𨟾的意思
迍的意思
㯥的意思
鼜的意思
秼的意思
㢧的意思
𨢮的意思
𡀿的意思
𫕝的意思
隻的意思
𩯺的意思
糙的意思
騵的意思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