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火( ➊ 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➋ 喻战争或战乱)。~烟。~燧。~火台。~鼓(烽火和战鼓,指战争)。
名词
1.形声。从火,夆( fēng )声。本义: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2.同本义。
signal fire; beacon fire;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 赵寇至,且入界。” —— 《史记·魏公子列传》
烽警(报警的烽火)
3.指战火 。
flames of war;
烽火连天(形容战火到处燃烧);烽燹(战火)
4.指烽火台 。
beacon tower;
烽子(守卫烽火台的士兵);烽侦(烽火台);烽候(指烽火台);烽台(即烽火台);烽墩(烽火台)
5.泛指举火。
fire;
后[许] 章坐走马 上林下烽驰逐,免官。 —— 《汉书》
名
◎古代边防警报、求援用的烟火信号。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唐•杜甫〈秦州杂诗〉二○首之一八:“警急烽常报,传声檄屡飞。”
◎古代边防人员遇敌人来犯为示警而点燃的烟火。
烽烟。
卷别 :正文・巳集中 部首:火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05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672頁,第4字
標點整理本: 第622頁,第6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𡘋敷容切,音丰。《廣韻》本作㷭。《史記・司馬相如傳》:烽舉燧燔。【註】《索隱》曰:《纂要》云:烽見敵則舉,燧有難則焚;烽主晝,燧主夜。《漢書》作㷭。孟康曰:㷭如覆米䉛,縣著桔槹,如有𡨥則舉之;燧積薪,有𡨥則燔然之也。
义又,《前漢・五行志》:後,章坐走馬上林,下烽馳逐,免官。【註】晉灼曰:冠首曰烽,競走曰逐。
音又,《玉篇》:戸東切,音洪 —— 義同。
〔烽〕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烽〕字拼音是fē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火、夆,五行属火。
〔烽〕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火,夆( fēng )声。本义是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烽〕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ēng] ⑴ 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卷别卷十上反切敷容切頁碼第337頁,第33字續丁孫
異體𤑊、熢、烽
燧,𠊱表也。邊有警則舉火。从火逢聲。
附注段玉裁注:「謂伺候之表。孟康曰:㷭如覆米䉛,縣著挈臯頭,有寇則舉之。燧,積薪,有寇則燔然之也。」朱駿聲《通訓定聲》:「字亦作烽。」王玉樹拈字:「今俗省作烽。」
卷别卷十九反切甫蛩反頁碼第825頁,第1行,第1字述
燧候表也。邊有警,則舉火。從火逢聲。
卷别卷十上反切敷容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1943頁,第2字許惟賢第850頁,第2字
㷭𤎩,
段注各本無㷭字。今依《文𨕖》注補。𤎩各本作燧。今正。
𠋫表也。
段注謂伺𠋫之表。
邊有警則舉火。
段注孟康曰:㷭如覆米䉛。縣著挈臯頭。有宼則舉之。燧積薪。有宼則燔然之也。裴駰,顏師古取其說。張揖曰:晝舉㷭。夜燔燧。李善取其說。《廣韵》。夜曰㷭。晝曰燧。葢有誤。按孟,張說㷭𤎩爲二。許《𨺅部》曰:𤎩,塞上亭。守㷭火者也。則爲一。葢許以𤓫从𨺅,故釋曰塞上亭。
从火。逢聲。
段注敷容切。九部。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665頁,第1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842頁,第5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640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33頁,第1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01頁,第5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452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479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4958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135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64頁,第12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18頁,第16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468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9995頁【補遺】第17519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16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867頁【崇文】第346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394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725頁,第1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953頁,第9字 |
英语:signal fire; tower where signal
法语:feu d'alarme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烽,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4959,拼音是(fēng),火部,共11画,形声字,左右结构,五行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