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二年生草本植物,根多肉,根和嫩叶可食。种子(称“牛蒡子”)可入药。
◎——“牛蒡”( niúbàng ):多年生草本植物,心脏形叶夏季开紫红色小花,果实瘦小。
名
1.一种草。
《尔雅•释草》:“蒡,隐荵。”晋•郭璞•注:“似苏有毛,今江东呼为隐荵,藏以为葅,亦可瀹食。”
2.参见“牛蒡”条。
◎参见【牛蒡】。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08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48頁,第3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17頁,第28字
音《集韻》:蒲光切,音旁。《爾雅・釋草》:隱荵,蒡。見荵字註。
义又,《博雅》:繁母,蒡葧也。
音又,《唐韻》:薄庚切,音彭 —— 義同。
音又,《廣韻》:北朗切,音榜 —— 牛蒡子,藥名。《本草》:一名惡,實似蒲萄,核外殼如栗莍,一名䑕黏,一名大力子,一名蝙蝠刺,氣味苦寒無毒。《類篇》作牛𦾭,《唐韻》作𦱘。
〔蒡〕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蒡〕字拼音是bà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旁,五行属木。
〔蒡〕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àng] ⑴ 〔牛~〕二年生草本植物,根多肉,根和嫩叶可食。种子(称“牛蒡子”)可入药。
英语:burdock, herb
法语:Chrysanthème à couronnes (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蒡,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5386,拼音是(bàng),艹部,共13画,上下结构,五行属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