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别 :正文・辰集下 部首:止部
武英殿刻本: 第1379頁,第19字
同文書局本: 第576頁,第43字
標點整理本: 第526頁,第4字
音《唐韻》:色立切;《集韻》:色入切,𡘋音濇。《說文》:不滑也。《玉篇》:難轉也。
义又,《博雅》:歰,吃也。揚子《方言》:𧬯極吃也。楚語也。或謂之軋,或謂之歰。【郭註】語歰難也。
义又,《六書故》:水涸行艱謂之歰,味苦歰亦謂之歰。
音又,《集韻》:色甲切,音箑 —— 與翣同,棺羽飾也。《周禮・天官》:縫人衣翣柳之材。【註】翣柳作接橮。鄭司農云:接讀爲歰,橮讀爲柳,皆棺飾。〈檀弓〉曰:周人牆置翣。《春秋傳》曰:四歰不蹕。今《左傳》歰作翣。
义《說文》:从四止。徐鉉曰:四皆止,故爲歰,當作[⿰𣥒𣥒],經典作歰。《集韻》或作澀、
〔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下,康熙部首是止部。
〔歰〕字是多音字,拼音是sè、shà,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𣥒、𣥒、;、𰙜、𰙜、;、、𣥖。
〔歰〕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è] ⑴ 古同“涩”。㈡ [shà] ⑴ 古代出殡时的棺饰:“周人之葬墙置~。”
卷别卷二上反切色立切頁碼第50頁,第2字續丁孫
異體𣥒、澀
不滑也。从四止。
附注王筠釋例:「四止者,兩人之足也。上二止倒之,而且反之者,兩人相對,則其足趾相向,故倒之;其左、右正相反,故反之。苟相順從,必二人從行矣。今兩足相啎,是憤爭之狀也,故得不滑之意。」唐蘭《殷虛文字記》:「歮即《說文》之歰字也。」「四疊之字或从三疊。」「『歮』象三足,『歰』象四足,本有周帀之意。《說文》訓『不滑』者,實後起之義也。」
卷别卷三反切師及反頁碼第146頁,第5行,第2字述
不滑也。從四止。
鍇注臣鍇曰:「四皆止,故爲歰也。」
卷别卷二上反切色立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70頁,第3字許惟賢第119頁,第12字
不滑也。从四止。
段注色立切。七部。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94頁,第1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42頁,第7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19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67頁,第20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61頁,第1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12頁,第4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81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947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325頁,第4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9頁,第2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67頁,第9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518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2400頁【補遺】第16339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439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45頁【崇文】第57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93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251頁,第2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168頁,第4字 |
英语:(Cant.) 歰氣 to argue, wrangle, disagree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歰,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6B70,多音字,拼音是(sè 或 shà),止部,共14画,上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