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1.有花纹的丝织品。
唐•薛涛〈海棠溪〉诗:“人世不思灵卉异,竞将红缬染轻纱。”
2.眼花时所见的星点。
宋•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神迷耳热眼生缬,嚼尽宝压狂醒消。”
1.〈书〉印有花纹的丝织品。
人世不思灵卉异,竞将红缬染轻纱(唐‧薛涛〈海棠溪诗〉)。
2.〈书〉眼花时所见的星点。
神迷耳热眼生缬,嚼尽宝压狂酲消(宋‧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51頁,第13字
同文書局本: 第942頁,第31字
標點整理本: 第905頁,第31字
音《廣韻》、《正韻》:胡結切;《集韻》、《韻會》:奚結切,𡘋音擷。《說文》:結也。《玉篇》:綵纈也。《類篇》:繫也,謂繫繒染爲文也。李賀詩:醉纈拋紅網。杜牧之詩:花塢團宮纈。
〔纈〕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纈〕字拼音是xiè,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頡。
〔纈〕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iè] ⑴ 见“缬”。
英语:patterned silk; tie knot
德语:einen Knoten binden , knoten, Krawattenknoten (S)
法语:tricoter, faire un noeud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纈,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7E88,拼音是(xiè),糹部,共21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