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的米粉或面粉,一种干粮:“朝出移秧夜食~。”
名词
◎炒的米粉或面粉。
fried rice or wheat flour;
名
◎一种将米、麦炒熟后磨粉制成的干粮。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九》:“先将数石米糍,用蜜𪎊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宋•范成大〈刈麦行〉:“犁田待雨插晚稻,朝出移秧夜食𪎊。”
◎〈书〉一种将米、麦炒熟后磨粉制成的干粮。
朝出移秧夜食𪎊(宋‧范成大〈刈麦行〉)。
卷别 :正文・亥集下 部首:麥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24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512頁,第2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513頁,第13字
音《廣韻》:尺沼切;《集韻》:齒紹切,𡘋音弨。《玉篇》:糗也。《本草註》:麨,卽糗,以麥蒸磨成屑。《急就篇》〔師古註〕:今通以熬米麥謂之麨。《齊民要術》有作柰麨法、有作林禽麨法。《佛國記》:貝多樹下有五百賈客授麨蜜處。
〔麨〕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麥部。
〔麨〕字拼音是chǎ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麥、少,五行属金。
〔麨〕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ǎo] ⑴ 炒的米粉或面粉,一种干粮:“朝出移秧夜食~。”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麨,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9EA8,拼音是(chǎo),麥部,共15画,左右结构,五行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