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部。《説文•肉部》:“脽,𡱂也。”《廣雅•釋親》:“臀謂之脽。” 尾椎骨。《正字通•肉部》:“脽,𡱂骨也。”《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感于寒,則病人關節禁固,腰脽痛。” 地名。在今山西省万荣县。《漢書•武帝紀》:“立后土祠于汾陰脽上。”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肉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58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985頁,第22字
標點整理本: 第951頁,第25字
音《唐韻》:示隹切;《集韻》、《韻會》、《正韻》:視隹切,𡘋音誰。《說文》:𡱂也。《正韻》:髖也。《正字通》:尻骨也。《博雅》:臀謂之脽。《前漢・東方朔傳》:連脽尻。【註】臀也。
音又,《韻會》:一曰地名,祠后土處。《史記・孝武紀》:始立后土祠汾隂脽上。【註】脽者,河東岸特堆堀,長四五里,廣一里餘,高十餘丈。汾隂地堆之上,后土祠在西,脽在巨靈坐處,西流與河合。以特堆象此爲名。師古曰:以形高起,如人尻脽也。一說地本名鄈,音葵,彼鄕人呼如誰,轉爲脽耳,故《漢舊儀》云葵上㊟〔本段文,《史記・孝武紀》引如淳本作:河之東岸特堆堀,長四五里,廣二里餘,高十餘丈。汾陰縣在脽之上,后土祠在縣西,汾在脽之北,西流與河合也。《索隱》:脽,丘。音誰。《漢舊儀》作葵丘者,蓋河東人呼誰與葵同故耳〕。
音又,《集韻》:川佳切,音推。又,《五音集韻》:職流切,音周 —— 義𡘋同。
〔脽〕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脽〕字拼音是shuí,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隹。
〔脽〕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uí] ⑴ 臀部。《説文•肉部》:“脽,𡱂也。”《廣雅•釋親》:“臀謂之脽。” 尾椎骨。《正字通•肉部》:“脽,𡱂骨也。”《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感于寒,則病人關節禁固,腰脽痛。” 地名。在今山西省万荣县。《漢書•武帝紀》:“立后土祠于汾陰脽上。”
卷别卷四下反切示隹切頁碼第130頁,第24字續丁孫
𡱂也。从𠕎隹聲。
卷别卷八反切市隹反頁碼第337頁,第2行,第1字述
尻也。從肉隹聲。
鍇注臣鍇按:《史記》「漢祭后土汾陰脽上」注云:脽者,河之東岸特堆。掘長四五里廣一里餘高十丈餘,汾陰縣在堆之上,后土祠在縣西,汾在脽之北,西流與河合。臣以特堆象此爲名也。
卷别卷四下反切示隹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678頁,第3字許惟賢第302頁,第5字
𡱂也。
段注𡱂鍇作尻。非也。《東方朔傳》曰:臣觀其臿齒牙。樹頰胲。吐脣吻。擢頷頤。結股腳。連脽尻。每句二字皆相爲屬別。師古曰:脽,臀也。本《說文》也。渾言則𡱂尻爲一。《尸部》曰:尻,𦞠也。朔傳曰尻益高是也。析言則𡱂統之。尻乃近穢處。今北方俗云溝子是也。連脽尻者,斂足而立之狀。漢《武帝紀》。立后土祠於汾陰脽上。如淳曰:脽者,河之東岸特堆。魏土地記云:河東郡北八十里有汾陰城。北去汾水三里。城西北隅曰脽丘。詳《邑部》鄈下。
从肉。隹聲。
段注示隹切。十五部。
脽與臀之蒸對轉,故誼與臀同。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259頁,第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345頁,第2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269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71頁,第13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63頁,第5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580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010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2364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845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03頁,第19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68頁,第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313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4499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393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345頁【崇文】第137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504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179頁,第2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四冊,第437頁,第2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428頁,第4字 |
英语:(Cant.) a child's penis
战国 金文 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脽,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813D,拼音是(shuí),月部,共12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