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郁的意思




    拼音:yu 声调:yù 怎么读郁朗读
    总笔画:8 画 部首:阝 部
    部外笔画:6 画 结构:左右结构
    五行:水 造字法:形声字
    五笔:DEBH 仓颉:KBNL
    郑码:GDQY 四角:47227
    中文电码:6735 区位码:5184 统一码:6
    笔顺:[13251152] 横、撇、竖、横折钩、横、横、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郁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基本解释


    树木丛生。~葱(➊青翠茂盛;➋形容很盛)。~闭。

    忧愁,愁闷。~闷。~悒(苦闷)。~愤。~怒。~积。~结。~忧。抑~。

    有文彩。~~(➊文彩显著;➋香气浓厚;➌草木茂密;➍心中苦闷)。

    香气浓厚。~烈。馥~。

    姓。

    详细解释


    名词

    1.郁夷。

    Yu county;

    郁,右扶风郁夷也。从邑,有声。 —— 《说文》

    2.古地名。汉置县。在今陕西省陇县西。

    3.物实无中核者谓之郁。

    core;

    物实无中核者谓之郁,无刀斧之斫者谓之朴。 —— 《论衡》

    郁朴(本指没有内核的果实或未加工的木料,借喻缺乏教养的人)

    形容词

    1.文采美盛。

    rich and bright;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 《论语·八佾》纷郁郁其远承兮。 —— 《楚辞·九章·思美人》

    郁郁桓桓(文采明盛、勇武出众的样子)

    2.丰盛。

    abundant;

    蜜房郁毓被其阜。 —— 左思《蜀都赋》。注:“盛多也。”

    郁毓(丰盛的样子);郁霭(云彩盛多的样子)

    3.美好 。

    fine;

    郁穆(和穆美好的样子)

    4.香气浓郁。

    strong;

    践椒涂之郁烈。 —— 曹植《洛神赋》

    郁芬(浓烈的香气);郁攸(火气;灼热之气);郁郁青青(香气馥郁,青葱繁茂的样子)

    形容词

    1.形声。从邑,有声。“”本是地名,又作姓。“”为形声,从林,鬱( yù )省声。本义:繁盛的样子。

    2.同本义。

    luxuriant; rush;

    鬱,木丛生也。 —— 《说文》郁彼北林。 —— 《诗·秦风·晨风》郁郁园中柳。 —— 《古诗》。注:“茂盛也。”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 —— 唐· 王维《赠房卢氏琯》

    郁秀(茂密秀丽);郁茀(郁勃。茂盛的样子);郁茂(茂盛)

    3.隆盛;繁多。

    various;

    洛阳云树郁崔嵬。 —— 元· 杨果《洛阳怀古》

    郁盎(旺盛,引申为久长);郁绿(深绿);郁翠(苍翠,浓绿);郁雾(浓雾)

    4.忧郁。

    depressed; gloomy; melancholy;

    故乐愈侈,而民愈郁,国愈乱。 —— 《淮南子·泛论训》

    郁尼(郁悒不申);郁邑(郁悒);郁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郁沉(忧郁沉闷)

    动词

    1.积聚。

    gather;

    郁浊困滞。 —— 《管子·中匡》

    郁酿(积聚掺和);郁黑(因湿热郁积而变黑);郁伏(蕴藏隐伏);郁聿(蕴积);郁浃(蕴结满溢);郁云(积云)

    2.怨恨;愤怒。

    grudge;

    或有宛足郁怒。 —— 傅毅《舞赋》

    郁伊(忧愤郁结);郁怨(怨恨郁结)

    3.郁积,阻滞。

    stagnate;

    精气郁也。 —— 《吕氏春秋》。注:“不通也。”郁湮不育。 ——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注:“滞也。”忠良切言皆郁于胸。 —— 《汉书·路温舒传》

    郁陶(忧思郁积,思念的样子);郁噎(阻塞,郁积)

    1.文采丰盛。

    《论语•八佾》:“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文采郁郁。

    2.香气浓烈。

    《晋书•卷四四•郑袤等传•赞曰》:“同锵玉振,争芬兰郁。”

    浓郁、馥郁。

    3.和暖。

    《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叙温郁则寒谷成暄,论严苦则春丛零叶。”

    姓。如清代有郁松年。

    1.香气很浓。

    馥郁、郁烈、浓郁。

    2.姓。

    郁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41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1270頁,第19

    標點整理本: 第1256頁,第27

    唐韻》:於六切;《集韻》、《韻會》、《正韻》:乙六切,𡘋音㤢。集韻》:地名。前漢・地理志》:右扶風有郁夷縣。膠東有郁秩縣,又郁郅縣,屬北地郡。

    又,郁郁,文盛貌。史記・五帝紀》: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又,〈天官書〉:郁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卿雲。

    又,姓。廣韻》:魯相有郁貢。

    又,叶越逼切,音逸。司馬相如〈上林賦〉:芬芳漚鬱,酷烈淑郁;皓齒粲爛,宜笑的皪。

    注解

    〔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郁〕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有、⻏,五行属

    〔郁〕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邑,有声。“郁”本是地名,又作姓。“鬱”为形声,从林,鬱( yù )省声。本义是繁盛的样子。

    〔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ù] ⑴ 树木丛生⑵ 忧愁,愁闷⑶ 有文彩⑷ 香气浓厚⑸ 姓。

    郁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下反切於六切頁碼207頁,第12

    𨚺

    異體

    𨚺右扶風郁夷也。从邑有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二反切於六反頁碼531頁,第1行,第2

    𨚺右扶風郁夷也。從邑有聲。

    鍇注臣鍇按:《漢書》:北郁郅縣。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下反切於六切古音第一部頁碼1141頁,第2許惟賢503頁,第2

    𨚺右扶風郁夷也。

    段注見《地理志》。班引詩。周道郁夷。師古曰:《毛詩》周道倭遟。《韓詩》作郁夷字。言使臣乗馬行於此道。按古假借爲𢒰字。如《論語》郁郁乎文哉是也。𢒰,有文章也。其始借彧爲𢒰。其後又借郁爲彧。今陜西鳳翔府隴州州西五十里有故郁夷城。後漢建武二年。鄧禹遣兵擊赤眉於郁夷。在此處也。

    从邑。有聲。

    段注於六切。古音在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郁夷。古文《尚書》「宅嵎夷」,今文《尚書》「宅郁夷」(即今日本「倭夷」即「郁夷」,音近)=倭夷。郁,訓文貌,當作彧。

    倭遲(疊韻),郁夷(雙聲),皆長而屈曲之謂也。古文《尚書》之「宅嵎夷」,今文作「宅郁夷」,此郁字即倭之借,即日本也。

    字形解说

    甲骨文有字,金文有字,並從林、從字,從大、從ㄅ,于省吾說「ㄅ」像一人俯伏於地,上面的「大」像人正立踐踏其背脊,表示壓抑、鬱悶的意思。從林以表示香草,古人搗而煮之成汁,再調和到黑黍釀成的鬯酒之中,即金文中所說的「鬱鬯」美酒。「鬱」字即美酒之專字,故從「鬯」。聲符「」也替換為「缶」。後世的「鬱」,用為憂鬱,引申為「林叢生者(林木茂盛)」。金文與甲骨文同,〈孟父壺〉增飾「」。戰國文字從林、從冖、從皀、從寸,表示以香草搗煮為汁,持以調合到黍類釀成的鬯酒中,對照漢碑〈魏上尊號奏〉,隸書多一聲符「缶」。篆文「皀」替換為「鬯」,義近通用。《說文‧林部》:「鬱,木叢生者。从林,省聲。」又鬯部:「,芳草也,十葉為貫,百廿貫,築以煮之為,从(ㄐㄩˇ)、缶、冖(ㄇㄧˋ)、鬯、彡(ㄕㄢ),其飾也。一曰鬯。」鬯,指用百草之花及遠方鬱人所貢芳草,二者合釀,芬芳保暢,可用以降神。「鬱」字从林、省聲。本義是草木叢集茂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臺灣標準字作「鬱」,規範字作「郁」,是同音替代。

    郁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08頁,第11字
    2陳昌治本第524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406頁
    4說文校箋第263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254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909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574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391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344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61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259頁,第11字
    12說文注箋第2092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6580頁【補遺】第16978頁
    14通訓定聲第794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550頁【崇文】第2197頁
    16說文句讀第836頁
    17章授筆記第276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269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632頁,第2字

    郁字的翻译


    英语:sweet smelling, rich in aroma; (Cant.) to move, hit

    德语:elegant, elegante , Yu (Eig, Fam)

    法语:triste, mélancolique, stagnant, réprimé

    郁的字源字形


    郁(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郁(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郁(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郁(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郁(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