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古代旌旗下边或边缘上悬垂的装饰品:“旌旗垂~”。
②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冕而前~”。
名词
1.旗子下边悬垂的饰物。
ribbon;
旗十有二旒。 —— 《礼记》。又如:旒旌(有垂旒的旌旗);旒缀(旌旗的垂饰。系结于旌旗之上。喻附属);旒苏(旒旗的垂饰)
2.古代皇帝礼帽前后的玉串。
tassels on ancient crowns, etc.;
天子玉藻,十有二旒。 —— 《礼记·玉藻》
旒纩;旒紞(冕冠上悬垂的玉串);旒扆(借称帝王。扆为帝王座位后的屏风)
名
1.旗子上垂下来的彩带。
《玉篇•㫃部》:“旒,旌旗垂者。”《史记•卷二四•乐书》:“龙旗九旒,天子之旌也。”
2.冠冕上垂悬的珠玉。
明•张自烈《正字通•方部》:“旒,以丝绳贯玉,垂冕前后也。”《后汉书•卷二六•蔡茂传》:“赐以三公之服,黼黻冕旒。”
1.〈书〉旗子上垂下来的彩带饰物。
龙旗九旒(《史记‧卷二十四‧乐书》)。
2.〈书〉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
天子玉藻,十有二旒(《礼记‧玉藻》)。
卷别 :正文・卯集下 部首:方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56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484頁,第18字
標點整理本: 第433頁,第11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力求切,音劉。《玉篇》:旌旗垂者。《類篇》:旌旗之旓。《詩・商頌》:爲下國綴旒。【傳】旒,章也。【箋】旌旗之垂者也。
义又,冕旒,以絲繩貫玉,垂冕前後也。《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註】天子以五采爲旒,旒十有二。
音又,《韻補》叶力救切。皮日休〈補九夏歌〉:何以樂之,金石九奏;何以賜之,龍旂九旒。
义《集韻》或作斿、旈。
〔旒〕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下,康熙部首是方部。
〔旒〕字拼音是liú,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𭤨、㐬,五行属火。
〔旒〕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iú] ⑴ 古代旌旗下边或边缘上悬垂的装饰品:“旌旗垂~”。⑵ 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冕而前~”。
英语:fringes of pearls on crowns
德语:Quast (S)
法语:franges garnies de jade tombant à l'avant et à l'arrière de la couronne de l'empereur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旒,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5550,拼音是(liú),方部,共13画,形声字,左右结构,五行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