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山光秃:“(山)嵬嶷嶢~。”
②高耸:“有石峰~立。”
形容词
◎嵬嶷峣屼。——左思《吴都赋》
形
◎山光秃的样子。
《文选•左思•吴都赋》:“尔其山泽,则嵬嶷峣屼。”唐•元结〈演兴•招太灵〉诗:“招太灵兮山之巅,山屹屼兮水沦涟。”
1.〈书〉形容山没有草木覆盖,光秃秃的样子。
嵬嶷峣屼(《文选•左思•吴都赋》)、招太灵兮之巅,山屹屼兮水沦涟(唐‧元结〈演兴‧招太灵〉)。
2.〈书〉形容山势高耸的样子。
山峰屼立。
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山部
武英殿刻本: 第733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307頁,第22字
標點整理本: 第246頁,第22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五忽切,音兀 —— 𡼿屼,山貌也,一曰禿山貌。唐元結〈系樂府〉:山屹屼兮水淪漣。
义又,五屼,山名,在犍爲郡,一山有五重,故名。左思〈蜀都賦〉:躡五屼之𡾰嵼。
〔屼〕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山部。
〔屼〕字拼音是wù,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山、兀。
〔屼〕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wù] ⑴ 山光秃:“(山)嵬嶷嶢~。”⑵ 高耸:“有石峰~立。”
英语:mountain; a bare hill
法语:colline dénudée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屼,通用规范汉字,三级汉字,序号6533,拼音是(wù),山部,共6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