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词
◎(形声。从支,奇声。( jī )本义:用箸夹取) 引申为倾斜不正。
tilted;
孔子观于 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 —— 《荀子·宥坐》
攲器(倾斜易覆的器具。古指改装过的汲水陶罐);攲斜偃蹇(倾斜歪曲);攲侧(倾斜);攲案(一种可以躺着看书的斜榻。相传最早为曹操所作)
动
◎倾斜、倚靠。
宋•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词:“人未寝,攲枕钗横鬓乱。”
攲侧。
1.〈书〉倾斜。
巴童荡桨攲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唐•杜甫〈阆水歌〉)。
2.〈书〉倚靠。
月枕双攲,云衾并拥(元‧朱庭玉〈青杏子‧楼阁倚晴空套‧还京乐〉曲)。
卷别 :正文・卯集下 部首:支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17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467頁,第21字
標點整理本: 第414頁,第19字
音《唐韻》:去奇切;《集韻》:丘奇切,𡘋音崎。《說文》:持去也。
义又,《家語》:孔子觀於周廟,有攲器焉。使子路取水試之,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攲。《荀子・宥坐篇》〔註〕:攲器,傾敧易覆之器。
音又,《廣韻》:居綺切;《集韻》:舉綺切,𡘋音掎 —— 義同。《類篇》:一曰不平。〇【按】攲字與攴部敧字不同。
〔攲〕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下,康熙部首是支部。
〔攲〕字是多音字,拼音是qī、yǐ、j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奇、支。
〔攲〕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支,奇声。( jī )。本义是用箸夹取。
〔攲〕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ī] ⑴ 倾斜:“~帆侧柁入波涛。”㈡ [yǐ] ⑴ 古通“倚”,斜靠着:“~枕听鸣蛙。”㈢ [jī] ⑴ 持箸取物。
卷别卷三下反切去奇切頁碼第91頁,第5字續丁孫
持去也。从支奇聲。
卷别卷六反切牽奇反頁碼第248頁,第5行,第2字述
持去也。從支奇聲。
卷别卷三下反切去奇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465頁,第4字許惟賢第209頁,第8字
持去也。
段注支有持義。故持去之攲從支。宗廟宥座之器曰攲器。按此攲當作㩻。《危部》曰:㩻,㩻䧢也。《竹部》箸訓飯攲。此攲亦當作㩻。箸必邪用之。故曰飯㩻。《廣韵》。㩻,不正也。《玉篇》曰:攲今作不正之㩻。
从支。奇聲。
段注去奇切。按《廣韵》曰:《說文》居宜切。此本音隱。葢後人借爲㩻字。從危讀去奇切也。攲,奇聲。古在十七部。㩻,支聲。古在十六部。
持去也。㩻斜不作攲,飯攲不作㩻,以其以竹做也。
《說文》:「箸,飯攲也」,猶日本之箸,持半竹也。
持去也。㩻,不正也。故攲邪當作㩻,箸訓飯攲不作㩻,以其半竹所製,故从奇。㩻邪。飯㩻。
持去也。㩻,不正也。故攲邪(即斜字)從此。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80頁,第7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252頁,第2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99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23頁,第5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17頁,第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415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709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664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604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73頁,第10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22頁,第9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907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3507頁【補遺】第16521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956頁,第5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249頁【崇文】第99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353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134頁,第2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三冊,第490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316頁,第2字 |
英语:up; uneven
德语:hinauf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攲,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6532,多音字,拼音是(qī、yǐ 或 jī),支部,共12画,左右结构。